秩序阴影(清道夫)的退去,留下了一片被强行“规范化”的外围区域,以及一个核心得以保全、却被标记为 “待观察异常” 的“丙下-七号”。劫后余生的庆幸并未持续多久,风无极(焦炭树)和凌清尘便意识到,他们踏入了一个更加微妙而危险的境地。
他们不再仅仅是规则异变区,而是系统层面的 “已知异常” 。如同被标注在管理员地图上的一个闪烁红点,既可能因“无害”而被暂时忽略,也可能因“潜在威胁”而引来更高级别的格式化工具。
危机感并未消散,只是换了一种形式。
然而,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次与“清道夫”的正面接触(或者说,单方面的权限碾压),虽然凶险,却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 “异常红利”。
红利一:被“加固”的Level 3权限。
风无极仔细感知着那与自身意识深度绑定的Level 3权限连接点。在吸收了部分秩序阴影的力量后,这个原本扭曲不稳定的“后门”,仿佛被注入了一种高品质的“稳定剂”,其结构变得更加凝实,与仙界底层规则的“摩擦感”也减弱了不少。这意味着,他操控缓冲区、进行规则层面精细操作的稳定性和效率,都得到了显着提升!这无疑是核心生产力的升级!
红利二:关于“秩序本源”的珍贵数据。
凌清尘冒险记录下的、关于秩序阴影内部运作机制的数据,是无价之宝。虽然大部分信息以他们目前的境界还无法完全解析,但仅仅是对其力量性质、运作逻辑的初步理解,就让他们对仙界的“规则底层逻辑”有了颠覆性的认知。这就像是拿到了杀毒软件的部分源代码,虽然还不能自己写一个,但至少知道了它是如何扫描和判断病毒的。
红利三:灵植团队的“规则抗性”提升。
近距离感受甚至一定程度上“对抗”过秩序阴影的灵植们,虽然元气大伤,但其意识本质仿佛经历了一次高压淬炼。它们对规则层面的压迫和同化力量,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抵抗力。剑齿兰的“寂灭剑气”中,甚至隐隐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对抗“秩序覆盖”的韧性。这支团队,在毁灭的边缘,被打磨得更加坚韧和……异常。
风无极明白,必须充分利用这段“观察期”,将这些“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存资本和发展优势。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搞小打小闹的“灰色业务”,那在系统级的目光下毫无意义。他需要找到一个新的、能够在“被观察”状态下依然可以安全运作的 “蓝海市场”。
他的思路,转向了对“秩序阴影”力量本质的深度挖掘和逆向利用。
秩序阴影的力量核心,在于 “规则覆盖” 与 “信息归一” 。这是一种极其高端,也极其危险的规则操作。风无极自然无法直接掌握这种力量,但他能否…… “模拟” 或者 “借用” 其某种特性?
他开始进行极其谨慎的试验。
他利用被加固的Level 3权限,尝试在缓冲区内部,划分出一块极小的 “实验田” 。然后,他引导一丝极其微弱的、经过高度稀释和处理的“规则废能”(畸变源质)注入其中。
接下来是关键——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让灵植去“炼化”这丝废能,而是尝试调用Level 3权限中、那些被“秩序力量”加固后变得更加稳定的部分,模拟出一种极其简陋的、偏向 “信息屏蔽” 和 “结构稳定” 的规则力场,笼罩在这片实验田上。
他想看看,在这种模拟“弱秩序”环境下,“规则废能”的演化会有什么不同。
结果令人惊讶!
在那种简陋的“秩序力场”影响下,那丝“规则废能”的混乱活性被显着抑制了!它没有像往常那样剧烈冲突或污染环境,而是仿佛被“冻结”了一般,其内部混乱的规则结构,开始以一种极其缓慢、却相对有序的方式,自发地进行着重组和沉淀!
数日后,当风无极撤去力场,那丝“规则废能”并没有恢复狂暴,而是凝结成了一小撮色泽暗沉、却结构稳定、散发着微弱“惰性”波动的 “规则稳定结晶” !
这种“结晶”没有任何攻击性或特殊效果,它唯一的特性就是——极其稳定,难以被外界规则干扰,并且能微弱地屏蔽一定范围内的规则探查!
这简直是…… “规则隐形涂料” 或者 “信息屏蔽材料” 的雏形!
风无极立刻意识到了其潜在价值!在仙界,有多少修士、多少势力,需要隐藏自身的秘密、屏蔽仇家的推演、或者构建隐秘的洞府?这种基于“秩序”原理开发出的“隐匿”材料,其市场前景和安全性,远非之前那些效果诡异、副作用明显的“异化产品”可比!
它不张扬,不惹眼,甚至其存在本身就是为了“低调”!这完美契合了他们当前需要“潜伏”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生产这种材料,需要利用到被“秩序力量”加固后的Level 3权限,这无形中建立了一道高高的 “技术壁垒” 。而且,其生产过程相对“安静”,不会引发剧烈的规则波动,不容易触发“观测者”的警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