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门传功阁坐落于青木宗外门区域的中枢地带,是一座三层石楼,通体由青黑色岩石砌成,无过多雕饰,却透着一股古朴庄重的气息。石楼外环绕着一圈淡淡的灵气光晕,那是传功阁的护阁阵法,既能防止典籍失窃,又能滋养阁内藏书,使其不易腐朽。阁楼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紫檀木匾,“传功阁”三字为宗门先祖手书,笔力遒劲,隐隐透着道韵。
经历了馨儿无意识净化灵土的风波后,余小生愈发意识到自身知识的匮乏。他虽踏入修真之路,却对这个世界的规则、势力、体质秘闻知之甚少,这让他在保护馨儿时倍感被动。思忖再三,他决定前往传功阁,借阅基础典籍,系统梳理修真常识——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危机四伏的修真界中护得馨儿周全。
辰时刚过,余小生安顿好馨儿,独自前往传功阁。此时的传功阁外已有不少外门弟子等候,或抱着典籍出来,神色满足;或排队进入,面带期待。外门弟子每月可免费借阅两本基础典籍,如需多借,需消耗贡献点,这对余小生而言,恰好契合他目前的情况。
排队进入传功阁,一股浓郁的墨香与灵气混杂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楼大厅宽敞明亮,中央供奉着青木宗创派祖师的牌位,两侧立着数根盘龙石柱,支撑着上层阁楼。大厅北侧设有借阅台,一位须发皆白、身着灰色道袍的老者正端坐案后,目光锐利,正是传功阁的守阁长老。
“弟子余小生,前来借阅基础典籍。”余小生上前躬身行礼,递上自己的弟子令牌。
守阁长老接过令牌,在案前的晶石上一刷,令牌灵光闪烁,显示出他的身份信息。老者抬眼打量他一番,语气平淡:“外门弟子每月可借两本,借阅时限十日,不可污损、不可带出阁外,违则按门规处置。阁内一层为基础典籍,含境界、丹药、法器、风物等类;二层为基础功法与术法拓本;三层需内门弟子身份方可进入。去吧。”
“弟子谨记。”余小生再次行礼,转身走向一楼的书架区域。
传功阁一楼的书架高达数丈,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典籍,有竹简、帛书,也有铭刻着符文的玉简,分门别类,标注清晰。余小生按照标识,先来到“境界类”书架前,取下一本名为《真字十二大境简述》的帛书。
展开帛书,泛黄的帛面上用朱砂书写着修真界的基础境界划分,字迹工整:“修真一道,始于真觉,精于凝元,通于化神,至于返虚,终至大乘……真觉境者,窥天地灵微,感自身灵力,分窥微、凝感、融灵、破妄四期,乃筑基之始;凝元境者,灵力化元,凝于丹田,可御使法器,遨游天地……”
余小生逐字研读,心中豁然开朗。他此前只知自己处于真觉境·窥微期,却不知真觉境细分四期,更不清楚后续的境界脉络。帛书中详细解释了各境界的核心特征:窥微期重在感知灵气、引气入体;凝感期可凝聚灵力,感知外界灵力流动;融灵期能使自身灵力与天地灵气交融,战力大增;破妄期则勘破心魔,灵识初萌,感知范围大幅提升。
“原来如此,我目前刚入窥微期圆满,距离凝感期尚有一段距离。”余小生心中盘算,对照帛书描述,更清晰地知晓了自身的修行进度。他将帛书小心收好,又取下一本《基础丹药图解》,这本典籍详细记载了低阶丹药的种类、药性、炼制方法,从回气丹、凝气丹到生肌丹、清心丹,图文并茂,讲解详实。
“馨儿体质特殊,日后或许用得上清心丹这类稳固心神的丹药,正好可以记下炼制之法,日后赚取贡献点兑换药材尝试炼制。”余小生认真翻阅,将关键信息记在心中。
随后,他来到“风物类”书架前,一本封面泛黄的《东沧风物志》吸引了他的注意。东沧洲是他目前所处的地域,了解此地的风土人情、势力分布,对他日后行事至关重要。他取下典籍,找了个靠窗的案几坐下,细细品读。
《东沧风物志》中记载了东沧洲的地理地貌、修真势力、奇闻异事。其中一段关于“归墟教”的记载,让他瞳孔骤缩,周身灵力都不自觉地波动起来:“归墟教,邪教也,兴于三百年前,教义诡谲,奉‘浊流’为神,以吞噬生灵生机、污染灵脉为乐。其教众善用浊流道法,所过之处,生灵涂炭,灵脉枯竭。东沧洲北境曾遭其屠城三座,死者数十万,怨气冲天……传闻其教四处搜寻‘净灵体’,言此体质可净化浊流,乃开启‘归墟之门’的关键,凡疑似体质者,皆难逃其毒手。”
“净灵体……”余小生的心猛地一沉,手中的帛书都差点滑落。他瞬间想到了馨儿,想到了云肴城的惨案,想到了馨儿无意识净化浊气的能力——原来,馨儿的体质竟是归墟教苦苦搜寻的净灵体!而这体质,竟会引来如此灭顶之灾!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他终于明白,家人的死并非偶然,馨儿从出生起就被归墟教盯上了。之前路遇修士的异样打量、灵草园的骚动,都让他愈发担忧——净灵体的传说竟已流传甚广,若被归墟教知晓馨儿的下落,后果不堪设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