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八年的香港,秋老虎把最后一丝暑气攥得紧实。维多利亚港的海风裹着湿热扑面而来,黏在皮肤上像层薄油。
可葵涌那片临海的荒芜滩涂,却半点不见往日潮涨潮落的悠闲——数十盏探照灯刺破黎明前的灰蒙,把泥泞地照得亮如白昼。德国MAN重型推土机的履带碾过杂草,铁铲落下时溅起的泥点里,都裹着“东兴地产”四个红漆字。
清晨五点四十分,陈伯谦已经站在临时搭起的木板高台上。他穿的卡其布工装沾着圈土渍,白色藤制安全帽的系带勒得下颌发紧,手里攥着的蓄电池喇叭外壳,都被掌心的汗浸得发滑。
台下,二十多个工头列着队,深蓝色工装的领口都扣得整齐。他们身后,是八百多名工人,胶鞋踩在泥地上,没一个人交头接耳。
“各位工友!”喇叭的电流声混着海风散开,陈伯谦的声音哑得像磨过砂纸,却透着股不容置疑的劲,“今天农历八月初十八,吉时动土!陈先生只说一句话:一百天!咱们要让产业园的首期厂房,从这片滩涂上立起来!有没有信心?”
“有!”八百条嗓子吼出来的声浪,把远处滩涂的白鹭惊得扑棱起翅膀,黑压压一片掠过灰蓝色的天空。
没有剪彩,没有嘉宾。陈东的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停在工地边缘时,推土机正把最后一堆土丘推平。
他穿的深色西装熨得没有半道褶皱,皮鞋踩在铺了木板的临时通道上,没沾半点泥。花岗岩奠基石上刻着“东兴实业葵涌基石 一九五八”,他亲手把石碑推入坑中,拍了拍陈伯谦的肩膀,只说两句:“伯谦,速度要快,质量要稳,钱不是问题。但记住,工友的命,比任何厂房都金贵。”
“董事长放心!”陈伯谦的回答掷地有声。
动土令一落,打桩机的锤击声立刻炸响。“咚!咚!咚!”每一声都像巨人的拳头砸在地上,震得脚下的泥地都在颤。
供水队的工人扛着水管往临时蓄水池跑,供电组的梯子已经架上了电线杆。《香江报》的记者举着相机,快门声跟打桩机的节奏叠在一起。
当天的晚报上,头版照片里的东兴工地满是钢铁洪流,标题写着“香江工业新速度”,字里行间都透着股振奋。
可没人知道,工务司的黑色轿车,正载着怡和洋行递来的“清单”,往工地赶。
动工第九天的下午三点,太阳把工地烤得像蒸笼,工人的工装都能拧出水来。两辆挂着港府牌照的轿车突然拐进工地入口,轮胎碾过碎石路时,惊得正在卸钢筋的工人都停了手。
副司长从第一辆车上下来,深灰色西装的袖口别着金质袖扣,手里攥着的卷宗封皮上,印着“工务司”三个烫金字。身后两个技术官员跟得笔直,文件夹里露出来的纸张上,“英联邦BS 4449钢筋标准”“BS 12水泥规范”的字样格外扎眼。
陈伯谦刚在桩基区检查完钢筋间距,满手的水泥灰还没擦,听见消息就往指挥部跑。
他赶到时,副司长正站在临时办公室的遮阳棚下,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没等他开口,一份盖着鲜红大印的公文就递了过来。
副司长的声音比冰镇汽水还凉:“陈经理,贵公司申报的建材清单不合格。钢筋未提供英联邦BS 4449标准认证,水泥也不符合BS 12规范,桩基用的混凝土配比报告更是缺失关键检测数据。根据《建筑条例》第21条,现责令暂停所有结构工程,待补充完整认证材料,经工务司核验通过后,方可复工。”
陈伯谦的手猛地攥紧,公文纸的边角都被捏得发皱。他心里瞬间清明——东兴用的是德国DIN标准钢筋,强度比英联邦标准还高,水泥也是从荷兰进口的优质品。
现在被拿“认证”说事,分明是怡和在背后搞鬼。怡和旗下的建材公司垄断了港内英标建材供应,这哪是查标准,是逼东兴买他们的高价货!
他压着嗓子解释:“副司长,我们的钢筋符合德国DIN 488标准,抗拉强度比BS 4449还高15%,水泥也有荷兰国家标准认证,完全能满足工程需求……”
“香港的建筑项目,自然要按香港的通用标准来。”副司长抬手打断他,指尖在“英联邦标准”几个字上重重一点,“DIN标准再好,没有本地认证,就是不符合规范。混凝土配比报告缺项,更是对工程安全不负责任。陈经理,这不是小事,不能通融。”
这话像根烧红的针,扎得陈伯谦心里发疼。停工一天,光是设备租赁费和工人工资就要亏上几万,要是真换成怡和的建材,成本至少涨三成——他没再争辩,安排人给官员倒茶,自己抓起车钥匙就往中环赶。
东兴集团的顶楼办公室里,陈东正在看北美市场的报表。听见门被撞开的声音,他抬头就看见陈伯谦满头大汗冲进来,工装领口都湿透了。
他挥退汇报的经理,接过公文时,目光扫过“英联邦BS标准”几个字,眼神有极短暂的凝固,指尖无意识地在“停工”二字上轻轻一压。不过半秒,又恢复了深不见底的平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