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仲、运得。”
“在。”
糜竺和刘达立刻回应道。
“赈济灾民,转运物资,皆赖粮草,我们此前囤于延津的存粮,必须尽快运抵洛阳。
否则,眼前这数千灾民,后续可能更多,还有我军自身,都将面临断粮之危。
子仲,你立刻动用糜家在黄河水道的一切力量,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延津存粮尽数运来。”
黄河虽然有结冰期,但今年还好,在十二月底才开始出现结冰现象,现在已经二月初了,他前几天看黄河上的冰块已经融化了,可以走船。
“诺。”
糜竺和刘达齐声应道。
江浩看向糜竺,神色肃然:
“子仲,这还远远不够。难民数量恐会激增,且我们还要将救下的书籍、良种乃至灾民运往乐安,所需船只、粮食缺口巨大。
还需辛苦你,利用糜家商路,就近从兖州、冀州沿岸再筹措一批船只和粮食,钱不是问题,糜家先垫付,日后我十倍奉还。”
糜竺闻言,非但没有觉得负担沉重,反而精神一振,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些天,他眼看着刘备集团蒸蒸日上,自己却多为“坐享其成”,心中早就憋着一股劲要立下大功。
此刻重任在肩,正是展现他糜家实力和价值的时候。
他朗声道:
“军师言重了,竺深受主公大恩,正愁无以回报。此事包在竺身上,糜家商路遍布大河两岸,筹措船只粮草,竺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由于刘备的缘故,陶谦已经找过他三次了,问他徐州缺个别驾从事,讨董之后有没有意愿任职。
他回来后立刻找到刘备等人商议,刘备跟他说了之后要到乐安去任职,他甚至想把大半个糜家搬到乐安去。
只是被江浩制止了,他还记得江浩私下里指着看堪舆图跟他说:
“子仲且看,若能以乐安为基,击溃青州百万黄巾,进而全取青州,而陶刺史,毕竟年老,有子仲在徐州,若是有朝一日,诸侯群雄逐鹿,岂不是……”
江浩的话没有说完,但手指指着舆图上青州和徐州,他糜竺也能猜到这隐晦之意。
他糜竺现在徐州发展着,刘备在青州发展着,等个几年,陶刺史年老了,里应外合,拿下青徐,这可是帝王之基,从龙之功。
这个活,他糜竺接了,全力支持刘备,贡献全部家产也在所不惜。
最后,江浩的目光落在了关羽身上。
只见关羽虽然依旧正襟危坐,手抚长髯,但那双丹凤眼中却透着一丝焦急。
大家都去追击捞战功了,他关云长岂能枯守后方?
“军师。”
关羽见江浩看来,忍不住开口
“关某…”
江浩心中了然,微微一笑,先发制人:
“云长。”
这一声呼唤,立刻让关羽将后面请战的话咽了回去,凝神倾听。
“我知云长素来忠义无双,更体恤百姓疾苦如己出,这洛阳废墟之上,尚有数千乃至未来可能上万无家可归的难民。
亟待安置,急需一位仁德勇毅、能镇抚四方的大将坐镇主持。”
关羽听到“体恤百姓”、“仁德勇毅”的评价,脸色稍缓。
江浩话锋一转,指向旁边那座在火光下如同小山般巍峨的“书山”,语气郑重:
“另外,云长,守护眼前这万卷书简,其意义之重大,责任之艰巨,远胜追击千里。
此乃我华夏文明之精粹,未来教化之根本,其价值,岂是斩杀几个董卓爪牙所能比拟?
非是忠勇冠绝天下、威名震慑诸侯如关云长者,不足以担此守护文明火种之重任。云长,这书山,这洛阳灾民,这营寨根基,皆托付于你了,此任,比冲锋陷阵,更为关键。”
这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又似甘霖降下。
关羽只觉得一股暖流和巨大的责任感瞬间充斥胸臆。
原来自己留守,并非被冷落,而是肩负着守护比战场厮杀更重要的东西。
守护文明火种,守护黎民希望。
这评价,这托付,简直说到了他心坎里。
尤其是那句“非忠勇冠绝天下、威名震慑诸侯如关云长者不足以担此重任”,更是让他心中受用无比。
他那张枣红色的脸庞在火光映照下更显红润,嘴角难以抑制地微微上扬,捋着长髯的手都带着几分满足的韵律。
他抱拳拱手,之前的些许不甘早已烟消云散:
“军师深谋远虑,所言极是,关某谨遵军师之令。必保营寨与灾民周全。”
江浩想到了历史中五虎上将的人员一出,诸葛亮解决关羽找马超事件中的回答。
突然有些恶趣味的套用了一下,把关羽一阵夸奖,果然效果非凡。
关张赵许四大猛将必须留一个看家,否则万一遇到点突发情况,那就完蛋了。
这里可不仅仅有两万卷书,江浩也打算留这,安抚灾民,做好后勤工作。
必须得是绝世猛将来干安保工作,再者,江浩其实也是有意培养关羽,未来二爷肯定要外放出去坐镇一方,加点内政值不是坏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