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西北功成归京急,科场异兆起风波
西北的风终于褪去了蝗灾的焦灼,田垄间泛着新绿,市集上恢复了烟火喧嚣。林微站在凉州城楼上,望着归雁南飞,腰间的凤印与河灵玉佩静静相贴,散发着温润的暖意。秦岳送来的最新奏报显示,西北五州的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流民尽数返乡,边境草原部落也因元气大伤,遣使求和,承诺三年不犯。
“该回京城了。”林微轻声说道,身后的宇文擎快步上前,玄色衣袍被风拂起,眼中满是了然的温柔。他早已收到京城传来的消息,科举改革的首次恩科即将开考,这是林微新政的核心一步,也是最容易引发权贵反弹的关键节点。
“苏瑾已在城外备好车马,粮草和安抚物资也已交割完毕。”宇文擎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熟悉的温度,“放心,西北有秦岳坐镇,朝中我已安排人手,定能护你周全。”
林微点头,心中却隐隐有一丝不安。河灵玉佩近日总在夜间微微发烫,似在感应某种邪祟之气,而这股气息,竟与京城方向隐隐呼应。她没有多言,只将这份警惕藏在心底——新政推行至此,每一步都是荆棘丛生,科举改革触及了世家权贵的根基,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三日后,林微率领护卫队启程返京。沿途各州府的百姓夹道相送,所到之处,“凤曦王”的欢呼声不绝于耳。那些曾因蝗灾流离失所的百姓,捧着自家种的粮食、织的布匹,执意要让林微带上,眼中的感激纯粹而炽热。林微一一收下,心中愈发坚定了推进新政的决心——这些百姓的期盼,便是她最硬的铠甲。
行至半途,一封来自京城的八百里加急密报打破了归程的平静。密报是苏瑾亲笔所写,字迹潦草,透着难以掩饰的焦灼:“京城科举贡院突发异兆!考生答卷时,毛笔竟自行乱动乱写,损毁试卷无数,更有三名考生被‘笔魂’附身,疯疯癫癫,口出妄言,称‘科举改制,触怒文圣,当废新政,复旧制’。守旧派借机发难,联名上书陛下,要求即刻停止恩科,废除科举改革,严惩主事官员。陛下犹豫不决,急盼凤曦王归京定夺!”
“笔魂作祟?”林微眉头紧锁,将密报递给宇文擎,“这分明是有人故意为之,借邪祟之名破坏科举,阻止寒门子弟入仕。”
宇文擎看完密报,眼中闪过一丝冷厉:“定是李嵩余党与暗影阁残余势力勾结。科举改革让寒门子弟有了晋身之路,断了世家权贵的世袭特权,他们才出此下策,想用邪术制造恐慌,逼迫陛下妥协。”
“事不宜迟,我们必须加快行程!”林微当即下令,“日夜兼程,务必在恩科复试前抵达京城!”
护卫队褪去了沿途的从容,快马加鞭,日夜疾驰。归京的路仿佛被拉长,林微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河灵玉佩的温度也越来越高,甚至在夜间散发出微弱的绿光,映照着前路的夜色,似在警示着什么。
五日后,京城城门遥遥在望。林微远远便看到苏瑾带着一众新政官员在城门口等候,神色焦虑。见到林微的车马,苏瑾立刻快步上前,声音带着急切:“林大人,你可算回来了!贡院异兆愈演愈烈,守旧派天天在朝堂上哭闹施压,甚至煽动世家子弟围堵贡院,声称若不废除新政,‘笔魂’将害死更多考生。陛下已经动摇,昨日竟下旨暂停复试,让钦天监祭祀祈福!”
“祭祀祈福?简直荒唐!”林微翻身下马,语气冰冷,“钦天监那些人只会装神弄鬼,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若真等祭祀结束,科举之事便彻底黄了,寒门子弟的希望也会化为泡影。苏瑾,立刻带我去贡院!”
“好!”苏瑾点头,连忙引路,“我已让人封锁了贡院,保护现场,那些被附身的考生也被妥善安置,等待你归来查验。”
一行人快步赶往贡院。京城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议论纷纷的百姓,有人面露恐慌,相信“笔魂作祟”的传言;也有人愤愤不平,指责是权贵搞鬼,耽误寒门子弟前程。林微看着这一幕,心中愈发清楚,这场“笔魂之乱”,不仅是对科举改革的破坏,更是对民心的争夺。
贡院门口,守卫森严,几名世家子弟正与守卫争执,要求进入贡院“祭拜文圣”,被守卫拦在门外。见到林微到来,那些世家子弟立刻围了上来,为首的是吏部侍郎之子王承业,他面色倨傲,语气不善:“凤曦王,你可算回来了!科举改制触怒文圣,引发笔魂作祟,害苦了天下考生,还请你即刻上书陛下,废除新政,恢复旧制,方能平息文圣之怒!”
“文圣之怒?”林微冷笑一声,目光扫过王承业,“我看是你们这些世家子弟,怕寒门子弟抢了你们的官帽,才故意装神弄鬼,散布谣言!若再在此闹事,阻碍查案,休怪我以扰乱科考、煽动民心论处!”
王承业脸色一变,还想反驳,却被林微身后护卫队的凌厉气势震慑,只能悻悻地闭上嘴,带着人不甘地离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