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盛世隐忧,田亩争纷
大炎元启七年,盛世的荣光如日中天。中原腹地麦浪翻滚,江南水乡渔舟唱晚,通商口岸帆樯林立,就连偏远的西域城邦,也因丝绸之路的繁盛而商贾云集。皇城之内,宇文擎与林微并肩理政,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科举取士让朝堂人才济济,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然而,繁华之下,一场无声的危机正悄然蔓延——土地兼并。
随着商业繁荣与科举兴盛,一批新贵崛起:富商通过贸易积累巨额财富,转而购置田产;科举出身的官员外放后,利用职权兼并土地;甚至部分藩属国的贵族,也通过朝贡贸易换取资金,在中原购置庄园。他们凭借财力与权势,以低价强买、抵押巧取等方式,疯狂吞并自耕农的土地。
短短几年,许多自耕农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佃农或流民。江南苏州府,七成良田落入当地富商与官员之手;河南开封府,流民聚集在城外,靠乞讨度日;更有甚者,因无力偿还债务,卖儿鬻女,惨不忍睹。
这一日,数十名衣衫褴褛的流民,冒着被治罪的风险,跪在皇宫外的金水桥前,手持状纸,放声痛哭:“陛下!皇后娘娘!为民做主啊!富商强占我等田地,官府置之不理,我等实在活不下去了!”
哭声凄厉,引来了大批百姓围观。值守的禁军想要驱散,却被林微派来的内侍拦住。林微得知消息后,立刻与宇文擎赶往宫门。
看到跪在地上的流民,个个面黄肌瘦,衣衫破旧,林微心中一痛。她亲自上前,扶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老人家,起来说话。你们的冤屈,朕与皇后定会为你们做主。”
老者颤抖着递上状纸,老泪纵横:“陛下,皇后娘娘,小人是苏州府的农户。去年,当地富商张万三,以我儿子欠他赌债为由,强占了我家十亩良田。我去官府告状,张万三却买通了知府,反说我诬告。如今,我一家老小,只能靠乞讨为生,求陛下为我等伸冤啊!”
其他流民也纷纷哭诉,有的田地被官员强买,有的因天灾借了高利贷,无力偿还而失去土地。他们的遭遇,大同小异,字字泣血。
宇文擎看着状纸,脸色沉凝:“岂有此理!朕早已下旨,严禁强占民田、巧取豪夺,这些人竟敢公然违抗圣旨!”
林微神色凝重:“陛下,土地是百姓的根本。若任由土地兼并发展,大量自耕农沦为流民,不仅会影响国家赋税,还可能引发动乱,动摇国本。这盛世,绝不能毁在土地兼并上。”
她顿了顿,继续道:“这些流民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想要解决土地问题,必须从根源入手,制定严格的法令,限制土地兼并,同时保障自耕农的权益。”
宇文擎道:“皇后所言极是。朕即刻下令,成立专门的‘均田使’,前往各地清查土地,打击强占民田的行为。同时,让户部制定新的土地法令,限制个人占有土地的数量。”
“陛下英明。”林微补充道,“但此事不可操之过急。那些兼并土地的新贵,大多是朝堂官员或富商,势力庞大。若强行收回土地,可能会引发反弹。我们应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严厉打击强占、巧取等非法兼并行为,没收其非法所得的土地,归还给原主或分给流民;另一方面,对合法购置的土地,若超出限额,可采取‘赎买’政策,由国家出钱赎回,再分给无地农民。同时,完善赋税制度,对占有大量土地的富豪,征收更高的赋税,以遏制兼并之风。”
宇文擎点了点头:“好!就依皇后之计。朕任命你为总领均田事宜的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土地清查与法令制定。苏瑾负责筹集赎买土地的资金,户部、刑部全力配合。”
“臣遵旨。”林微躬身领命。
然而,林微没想到,土地清查的工作,刚一开始就遇到了巨大的阻力。那些兼并土地的新贵,纷纷动用关系,贿赂均田使,隐瞒土地数量;有的甚至雇佣打手,威胁、殴打清查官员;更有甚者,联合上书朝堂,以“违背祖制”“损害国家财政”为由,反对土地法令的制定。
“陛下,皇后娘娘,限制土地占有数量,违背了‘民富则国强’的道理。”户部侍郎李坤,出身江南富商之家,自家就占有数千亩良田,他出列道,“富商购置土地,是为了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若强行限制,只会打击富商的积极性,影响国家的粮食供应。”
“臣附议!”御史大夫王墨道,“官员购置土地,是为了退休后有个依靠。若没收或赎买,会让官员心寒,影响朝政稳定。”
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林微知道,这些人都是土地兼并的既得利益者,想要让他们放弃利益,绝非易事。
她从容应对:“李侍郎所言差矣。富商购置土地,若用于发展农业,自然是好事。但如今,许多富商购置土地后,并非耕种,而是囤积居奇,抬高地价,导致自耕农失去土地,流民增多。这不仅没有增加粮食产量,反而动摇了国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