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SS食堂吃完那顿滋味复杂的午饭后,三人又回到了严部首那间透着“静谧”的会客室。接下来的谈话,主题高度集中,全都围绕着王复生及其身边人的安全保卫工作展开。
谈话间,严部首用词谨慎,但意思表达得十分明确。他透露,相关方面已经悄然启动了对王复生身边核心人员的 “背景审查” 和 “安全评估” ——这是体制内规范且必要的程序性术语。其目的,是系统性地排查是否存在背景复杂、可靠性存疑或容易被人利用的不稳定因素,确保核心圈子的纯洁与稳固。
“复生同志,这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为你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严部首解释道,“确保你身边的人,都是能够经得起考验的。”
王复生自然是再三表示感谢。他明白,这看似是限制,实则是国家层面能提供的、最顶级的保护和未雨绸缪。
时间在深入的交谈中流逝。临别时,严部首特意让自己的于秘书亲自将王复生和张处长送到门口,这本身也是一种重视的体现。
再次经过那气势不凡的门厅,王复生的目光又一次被门墩旁那黑白条纹的装饰柱所吸引,他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向于秘书问道:“于秘书,一直想问,咱们门口这黑白装饰,是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吗?”
于秘书停下脚步,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却又意味深长的微笑,解释道:“王先生好眼力。这黑白二色,在我们这里,寓意着 ‘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在我们工作的这个领域,很多事情没有模糊地带,对待原则问题,必须立场坚定,界限清晰。”
王复生和张处长对视一眼,同时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这个解释,与MSS的职能和气质简直是绝配。
或许是被严部首那一番关于国际斗争残酷性和安全风险的推心置腹给“吓”住了,在前往下一个部门的路上,王复生显得有些过度紧张,甚至可说是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坐在疾驰的专车里,他不由自主地透过深色车窗观察着外面的行人和车辆,看谁都感觉眼神可疑,行为鬼祟,仿佛每个陌生人都可能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坐在一旁的张处长将他这副疑神疑鬼、坐立不安的样子尽收眼底,心里只觉得好笑。眼看王复生自己把自己吓得不轻,张处长终于忍不住,开口劝慰道:“王先生,过了,真的过了。没必要这么紧张。”
他语气轻松,带着点调侃:“提高警惕是好事,严部首的叮嘱你要牢记。但是,也大可不必 ‘杯弓蛇影’ ,自己吓自己啊。现在关于你的核心信息和项目详情,还处于最高级别的保密阶段,外界根本无从知晓。在别人眼里,你王复生现在就是个普通的访京人员,谁知道你是谁啊?”
王复生被张处长点破,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确实反应过度了。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讪讪地笑了起来:“嘿嘿,张处长您说的是,是我自己吓自己了,有点……有点神经过敏了。”
经此一说,他紧绷的神经总算松弛了一些,但内心深处,那份对“安全”二字认知,已经如同种子般悄然种下。但是以他大咧咧的性格,谁知道他这份警惕能保持多久?
一下午,王复生就像个被上了发条的陀螺,在各个威严的部委大楼之间高速旋转、穿梭。会谈、握手、倾听、偶尔作答……高强度、高密度的行程榨干了他最后一丝精力。当他拖着几乎不属于自己的身体,终于回到下榻的宾馆时,感觉全身的骨头缝都像是被灌了水泥,僵硬得如同一段木头,连弯一下手指都觉得费劲。
反观一旁的张处长,却依旧是那副沉稳干练、神态自若的模样,仿佛刚刚经历的不是一场连轴转的高强度公务, 只是一次轻松的散步。王复生不由得对他投去混合着敬佩和羡慕的眼神,艰难地抬起手,冲他竖了个大拇指:“张处长,您这身体……是真铁打的啊!”
张处长只是谦和地笑了笑,没有多言。
在房间门口,张处长停下脚步,用一如既往的专业口吻对王复生说道:“王复生先生,今天计划内的部门都已经拜访完毕。按照流程,我需要为您整理一份详细的《会谈纪要》,汇总今天与各部位首长会谈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您看是否需要?”
“需要!太需要了!”王复生忙不迭地点头,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特别是下午工信部之后那几个部门,谈了什么,领导们强调了啥,我脑子里现在就是一锅粥,全混在一起了。有份纪要就太好了!”
“好的,明白了。”张处长点头,“明天早上八点,这份纪要和相关的参考资料,会准时摆放在您客厅的桌上,供您阅知。”
他接着告知了接下来的安排:“这样,您今天也辛苦了,就先好好休息。我们已为您预定了明天中午返回琴岛的航班。王副主任特意交代,您是贵客,旅途劳顿,让我们为您安排了头等舱,希望能让您返程舒适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