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星未来科技实验室”的存在,以及它那不同寻常的研究氛围和资源投入,终究无法完全掩盖。尤其是在李默开始为“星火-I型”的应用示范项目——高安全性意念控制辅助设备——进行前期临床合作机构接洽时,一些敏锐的目光开始投向这个突然崛起的科研新星。
首先察觉到异常的是“星火”资本的苏晚。
在一次例行的合作进展沟通中,她敏锐地注意到柳明渊提及某项安全性测试结果时,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远超当前学术界认知的自信。她立刻调阅了“默星资本”近期的所有公开动作,发现其围绕实验室构建的专利壁垒之严密、涉及领域之前瞻,完全不像一个初创团队的手笔,更像是一个深耕此领域数十年的巨擘才能拥有的布局。
“李总,你们的进展……快得有些惊人。”苏晚在视频通话中,目光灼灼地盯着李默,“尤其是核心算法的安全性验证,似乎跳过了很多传统上需要反复试错的环节。这背后,恐怕不止是柳博士和沃森女士的才华吧?”
李默早已料到会有此一问,从容回应:“优秀的团队,加上充足的资源,以及一点……运气和独特的理论指导,总能创造一些奇迹。苏总,‘星火’资本作为合作伙伴,应该乐见其成才对。”
苏晚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继续追问,但心中的疑团更大了。李默背后的“理论指导”来源,成了她最想解开的谜题。
几乎在同一时间,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之一,“科诺集团”亚太区总部,一间可以俯瞰整个浦东的办公室里,一份关于“默星实验室”的评估报告被放在了总裁安德森的桌上。
“一个成立不到半年的实验室,在神经交互安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构建了如此棘手的专利网?”安德森,一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如鹰的中年男人,手指敲击着报告,“查清楚他们的资金源头,核心技术来源。我不相信这是凭空冒出来的。尤其是那个李默,他的背景干净得可疑。”
“科诺集团”自身也在神经交互领域投入巨资,但其主导的技术路线更偏向于激进的功能扩展,在安全性上一直存在争议。“星火-I型”所强调的极致安全理念,一旦被证明可行并推广开来,将对“科诺”现有的技术路线和即将上市的产品构成致命威胁。
“总裁,我们尝试过渗透,但他们实验室的安保和内部网络防御等级高得离谱,核心数据完全隔离。商业间谍和网络攻击都失败了。”助理低声汇报。
安德森眼神阴鸷:“技术手段不行,就用别的。找到他们的弱点。研发人员?供应链?或者……给他们制造点舆论压力,让投资人感到不安。我不允许有任何潜在挑战者,在这个时间点冒出来。”
更隐秘的窥视,来自一些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的角落。某个加密的暗网通讯频道内,几条信息悄然流转。
“目标:‘默星实验室’,疑似与‘先锋’遗留技术有关联。重点:确认其核心技术是否源于‘碎片’或与之相关。”
“接触策略:优先尝试技术合作渗透,获取样本。若失败,评估强制获取可行性及风险。”
“注意:目标人物李默,背景成谜,警惕其可能具备的非常规反制能力。”
这些信息的来源模糊,意图不明,但显然对“先锋科技”和那神秘的“碎片”知之甚详。
面对这些从不同方向投来的窥视,李默通过系统强化过的感知和麾下安保团队反馈的信息,早已心知肚明。他并未慌乱,反而有种“果然来了”的冷静。
“壁垒”任务,正是为此而生。
他首先加强了实验室核心人员的安保等级,柳明渊、埃琳娜、陈海等人都配备了经过系统“资源包”优化的随身安保设备和应急方案。实验室本身的物理防御和网络防火墙也在系统辅助运算力的持续优化下,不断提升。
同时,他决定主动亮出一些锋芒,既是震慑,也是为应用示范预热。
他授意旗下掌控的科技媒体,发布了一篇深度分析文章,标题为《安全性与伦理:神经交互技术不可逾越的底线——探秘‘默星’实验室的差异化研发哲学》。文章并未透露具体技术细节,却系统性地阐述了“星火-I型”所秉持的安全第一理念,并隐晦地批评了某些业界巨头为了追求噱头和上市速度而忽视潜在风险的做法。
这篇文章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在业界引起了不小反响。支持者赞赏其对技术伦理的坚守,反对者则斥其为“阻碍技术进步的保守派”。争论一起,“默星实验室”和“星火-I型”的名声,反而在真正的专业人士和关注该领域的资本圈中迅速传开。
李默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要让所有人知道,这里有一群人在认真做“安全”的神经交互,并且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无形的宣告:我在这里,我有你们没有的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