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光阴,匆匆而过。
朝歌城内,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往日笼罩的阴霾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
百姓们不再仅仅是低头劳作,他们的眼神里,多了一丝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各种学说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帝辛高坐王座,听着玄鸟卫的汇报,嘴角勾勒出一抹满意的弧度。
他知道,时机已然成熟。
是时候,让这百家争鸣的盛况,真正为殷商所用,为人族所控。
“宣李修缘仙长、太师闻仲、亚相比干入殿!”
帝辛沉声吩咐。
内侍领命,快步离去。
不多时,李修缘依旧是一身青衫,悠然而入。
闻仲与比干紧随其后。
三人对着帝辛微微拱手。
帝辛含笑点头,示意他们入座。
“诸位爱卿,仙长。”
“百家争鸣之策推行数年,如今已是硕果累累。”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丝威严。
“天下万民,思想渐开,孤心甚慰。”
“然,寡人以为,是时候定下章程,为人族思想正本清源了。”
闻仲闻言,眉头微蹙。
他抚了抚长须,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大王圣明。”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皆有益于社稷,可为我大商所用。”
话到此处,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厉起来。
“唯独那佛家,所传教义,虚无缥缈,不切实际。”
“断情绝欲,更是有违人伦,危害极大。”
“老臣以为,此等邪教,当立刻封杀,以免贻害无穷!”
闻仲的性子向来直爽,对于西方教的歪理邪说,更是深恶痛绝。
比干听罢,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七窍玲珑心,早已将佛家教义看个通透。
“太师所言极是。”
“佛家之言,看似慈悲,实则误人。”
“若人人皆断情绝欲,不思繁衍,人族何以为继?”
“此乃动摇人族根基之举,绝不可姑息。”
帝辛听着两位重臣的意见,并未立刻表态。
他转头看向李修缘,眼神中带着征询之色。
“仙长以为如何?”
李修缘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他放下茶盏,淡然一笑。
“二位大人所虑甚是。”
“只是,凡事堵不如疏,人心复杂,越禁越想。”
“若我等强行禁止佛家传播,百姓不明所以,反而会心生逆反。”
“长此以往,恐生事端。”
闻仲与比干闻言,皆是若有所思。
李修缘的见解,总是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那依仙长之意,该当如何?”
帝辛好奇地问道。
李修缘嘴角微扬,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
“不如,邀各家首领前来朝歌,论道辨法。”
“以理服人,以实证道。”
“当着天下百姓的面,戳破他们那可笑的教义,让世人看清他们的嘴脸。”
“如此一来,远比我们不明不白的禁令,更能令人信服,也更具说服力。”
帝辛听完,眼前一亮。
他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起来。
“妙!此法绝佳!”
“仙长真乃寡人之智囊也!”
闻仲和比干对视一眼,脸上皆是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他们齐齐拱手,恭敬地回应。
“大王圣明,仙长高见!”
帝辛也不拖沓,立刻对着内侍高声道。
“拟旨!”
“传孤旨意,召天下各家首领,于三月之后,齐聚朝歌。”
“届时,孤将设下论道大会,各家可尽情阐述己道,辨明真伪。”
“凡有益于人族,有益于社稷者,皆可获得殷商认可,光耀门楣。”
“然,弄虚作假,蛊惑人心者,一经查实,全国封杀,灭教绝意!”
“钦此!”
随着帝辛一道圣旨下达,风水大阵再次启动。
政令如潮水般,瞬息传遍了整个人族疆域。
天下各家,闻风而动。
……
人族疆域,某处山林深处。
一间简陋的茅屋前,一位身着粗布道袍,仙风道骨的老者,正盘膝而坐。
他双目微闭,周身环绕着淡淡的玄妙道韵。
这正是老子分出的本我尸,化名依旧为老子,开创了道家。
忽的,一道金光自天际划过,落入他手中,化作一道圣旨。
老子缓缓睁开双眼,深邃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了然。
“论道大会……”
他轻抚长须,嘴角勾勒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有趣。”
此番论道,是为人族思想正本清源,亦是为玄门大道扬威。
他缓缓起身,步履从容,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天地大道之上。
“也罢,此番朝歌之行,吾当亲自走一遭。”
老子的身影渐渐淡化,最终消失在山林之中。
他此去,不仅仅是代表道家,更是为了亲眼见证,这洪荒大势的走向。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