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舱内,时间在“源初之茧”稳定的光芒与林羽灵光沉浸于《灵枢编织要义》的玄奥中悄然流逝。那来自阴影眷族的冰冷警告,并未打乱他的节奏,反而如同磨刀石,让他对力量的锤炼与对局势的谋划更加专注与锐利。“感知滤网”已如一层无形的肌肤,覆盖在裂痕据点之外,静静等待着预料中的访客。
该来的,总会来。
这一日,正当林羽尝试将一段关于“能量自洽循环”的伪核心协议,编织进一个新建的、用于稳定裂痕边缘空间结构的织构体时,覆盖据点最外层的“镜像迷障”,传来了一丝极其细微、却与以往所有系统扫描都截然不同的扰动。
来了!
林羽的灵光瞬间从深沉的推演中惊醒,所有意念高度集中,如同最警惕的猎手。他没有立刻做出任何反应,只是悄然将“感知滤网”的监测灵敏度提升至最高,同时自身灵光彻底进入“静默”状态,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
透过滤网的层层感知,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对手的形态——那并非预想中由阴影和破碎几何体构成的实体眷族,而是一道纯粹由无数黑暗、冰冷、不断流淌变幻的数据流构成的虚影!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时而拉伸成触须,时而凝聚成眼瞳,无声无息地滑过虚空,其存在本身就在不断散发着“终结”、“静默”与“权限”的冰冷气息。
这道阴影虚影,显然比之前单纯的意念窥探更加高级,是某种专门用于潜入、侦查与分析的数据化身。它极其谨慎,首先触碰的是林羽布下的最外层“镜像迷障”。
虚影的“触须”轻轻拂过那些虚假的能量波动和数据流,其内部似乎在进行着高速的比对与分析。林羽能感觉到滤网反馈来的压力,对方在试图分辨这些镜像的真伪。得益于织构的精密,镜像完美地模拟了裂痕区域“正常”状态下的各种参数,阴影虚影徘徊了片刻,似乎并未发现明显破绽。
但它并未放弃,数据流微微波动,开始尝试向更内层渗透,触碰到了“分流通道”。
刹那间,滤网启动!预设的“数据拥堵”与“能量湍流”景象悄然生成,数条通往系统其他废弃区域的虚拟路径被悄然打开,如同蛛网般呈现在虚影的感知中。
阴影虚影明显迟疑了一下,数据流的变幻速度加快,似乎在评估这些突然出现的“路径”的真实性与危险性。它分出了一缕极其细微的数据流,试探性地探入其中一条虚拟路径,如同毒蛇吐信。
就是现在!
林羽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并未启动最具攻击性的“荆棘预警”,那会立刻暴露据点的防御底线。他选择了一个更加巧妙且富有侵略性的策略——反向追踪!
他调动起那些编织在滤网内部的、具备感应与标记功能的微型织构体。当那缕阴影数据流探入虚拟路径时,这些织构体如同最敏感的震动传感器,立刻捕捉到了其独特的能量频谱、数据编码习惯以及其内部蕴含的那一丝冰冷的“眷族意志”特征。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缕数据流与主体的连接,林羽的感知顺着那无形的联系,如同逆流而上的鱼儿,试图追溯其源头!
感知穿过层层系统壁垒,跨越复杂的逻辑单元,林羽的“视野”中呈现出的景象让他心头微凛。阴影虚影的源头并非一个固定的物理位置或逻辑节点,而是在系统核心区的几个关键节点——“协议仲裁庭”、“日志总库”、“能量调度中枢”——之间进行着高速的、看似无规律的跳跃!
这种跳跃并非简单的移动,更像是其本体意识同时与这几个核心节点保持着深度连接,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从任意一个节点投射出力量,或者将感知汇聚于任一节点。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锁定其真实位置的难度,也彰显了对方在系统内拥有的极高权限与灵活性。
“果然棘手……” 林羽心中暗道。直接硬碰硬或者试图端掉老巢目前都不现实。
但追踪也并非全无收获。他成功捕获了这道阴影虚影独特的 “代码特征” ——一种如同冰冷指纹般的标识。这意味着,只要这道虚影(或其同源的存在)再次出现,他就能第一时间识别出来!
同时,他也确认了对方的目的:仍在侦查,尚未决定是否采取更激烈的行动。
那么,是时候给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了。
一个大胆的博弈计划在他心中成形。他需要一个诱饵,一个能吸引对方出手,并能让他反将一军的舞台。
他选中了那个正在编织、尚未完全融入伪核心协议的空间稳定织构体。他故意在这个织构体的能量回路中,留下了一个极其隐蔽、看似因“织构失误”而产生的微小逻辑后门。同时,他精心伪造了一段信息,伪装成这个织构体因能量过载而内部记录的错误日志,其中隐约提及了“异常能量汲取”、“结构不稳定”等看似危险的信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