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声?”
李云龙凑了过来,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
“林老弟,你又在说啥胡话?”
“老子知道鬼子开炮的时候又亮又响,可那玩意儿一闪就没,一响就过,怎么就变成坐标了?”
“这玩意儿,比算命还玄乎吧?”
陈更也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林川,等待着他的解释。
他知道,林川从不说没有把握的话。
既然他提出来了,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旅长,老李,这不是玄学,这是科学。”
林川将手里的图纸在桌上铺开。
那上面画着的,不是什么复杂的机械,而是几个看起来很简单的装置。
一个,像是个带刻度盘的望远镜。
另一个,则像是几个连着线的铁皮喇叭。
“这个,”林川指着那个望远镜一样的装置,“叫做‘炮口闪光测向仪’,也叫‘光测仪’。”
“它的原理很简单。声音传播需要时间,但光的传播,在我们的观察距离内,可以看作是瞬时到达的。”
“我们只需要在不同的山头上,设立两到三个这样的观测点。当看到鬼子炮兵阵地开炮闪光的瞬间,三个观测点的观测员,同时用这个仪器,测定自己相对于闪光点的方位角。”
“然后,通过电话线,将三个角度数据,迅速汇总到计算中心。”
林川拿起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三个点,代表观测站。
然后,他又从这三个点,分别向着一个虚拟的“敌军炮兵阵地”,画了三条直线。
“我们在地图上,将这三条代表着方向的直线画出来。它们的交点,就是鬼子火炮的精确位置!”
“这……这就行了?”李云龙看着地图上那个被三条线精准锁定的点,眼睛都直了。
这方法听起来,好像……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林川补充道,“实际操作中,会受到观测员的反应速度、仪器精度、地图测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存在误差。但对于炮兵阵地这种区域目标来说,几十米的误差,已经足够。”
“我的乖乖……”李云龙啧啧称奇,“这不就是咱们打猎的时候,几个人从不同方向包抄,最后把猎物堵在中间一个道理吗?没想到还能用在找大炮上!”
“可以这么理解。”林川笑了笑,又指向那几个铁皮喇叭。
“如果说,光测法,是我们的‘眼睛’。那这个,就是我们的‘耳朵’。”
“这个装置,叫做‘声呐测距系统’,或者叫‘声测系统’。”
“它的原理,是利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恒定的这一点。”
他话音刚落,一旁的周平猛地倒吸一口凉气,扶了扶眼镜,失声道:“声波时差定位法?!“
林川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继续解释道:“我们会将这几个特制的‘拾音器’,按照精确计算好的距离,呈一条直线或者一个固定的几何形状,布置在阵地前沿。”
“当鬼子开炮的炮声传来时,因为距离不同,炮声到达每一个拾音器的时间,都会有一个极其微小的先后差异。”
“我们的设备,会捕捉到这个微秒级的时间差。然后,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就能反推出炮声传来的方向和距离!”
“把声测系统和光测系统结合起来,互相印证,互相修正,我们就能得到一份,精度极高的,敌军炮兵阵地部署图!”
林川说完,整个指挥部,再次陷入长久的沉默。
如果说,刚才的“增程炮弹”,是给了他们一杆更长的矛。
那么现在,林川拿出的“声光测绘”系统,就是给了他们一双能够洞穿黑夜和迷雾的“千里眼”!
有了矛,又有了眼,那“屠夫”中野英光的重炮旅团,在他们面前,还剩下什么秘密可言?
他们将不再是躲在十几公里外,安全发号施令的死神。
而是一个个暴露在“刺客”刀锋下的,肥硕的靶子!
“天才!简直是天才!”
周平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激动地拍着桌子,看着图纸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利用三角测量法和声波时差定位!原理如此简单,但思路却如此巧妙!林所长,你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这种办法都能想得出来!”
陈更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张张标注着精确坐标的敌军炮兵位置图,正源源不断地送到他的指挥部。
而王承柱的炮兵,则根据这些坐标,在黑夜的掩护下,对敌人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精准而致命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林川!”陈更一把抓住林川的肩膀,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这些设备,我们能造出来吗?需要多久?”
“旅长放心。”林川自信地回答,“这些设备,结构都不复杂。光学部件,我们的光学车间可以解决。那些拾音器和计时器,稍微麻烦一点,但用我们现有的电子元件,也能凑合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