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储物室,在漂浮的尘埃中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张丽涵站在这个堆满旧物的房间里,仔细寻找着周医生要求的那套专用理疗工具。
傅宇成昨天特意嘱咐她整理储物室,说是要为即将到来的家族聚会腾出空间存放一些物品。这个任务来得突然,但她欣然接受——在傅家大宅,能够自由探索的空间并不多,而储物室这样的地方,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她在成堆的箱子和家具间穿行,小心地翻找着。储物室里堆满了傅家多年积累的杂物,从过时的家具到不再使用的装饰品,从旧书籍到泛黄的照片,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这个家族的记忆。
在一个角落的矮柜里,她终于找到了那套理疗工具。正当她准备离开时,柜子底层一个不起眼的铁盒子引起了她的注意。盒子没有上锁,盖子已经有些生锈,看上去很久没有人动过。
出于好奇,她打开了盒子。里面是一些零散的旧物——几枚早已不再流通的硬币,一把生锈的钥匙,几张褪色的明信片,还有一叠用丝带捆扎的旧报纸。
她解开丝带,摊开报纸。最上面一份的日期立刻吸引了她的注意——那正是傅天融发生车祸的第二天。
标题醒目地写着:“傅氏集团继承人遭遇严重车祸,目前昏迷不醒”。报道占据了社会版的整个头条,配图是车祸现场的模糊照片,可以辨认出那是一辆严重变形的黑色轿车。
张丽涵的心跳加速,她仔细阅读起报道内容。文章描述了车祸发生在城郊的一段山路上,时间是晚上十点左右。据警方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车速过快,在转弯处失控撞上山体”。
但几个细节引起了她的注意:
首先,报道中提到车祸发生在“九曲山路段”,但张丽涵记得李妍惠曾经无意中提起,傅天融那天晚上是去参加一个在市中心举行的商业晚宴。九曲山路与晚宴地点完全是两个方向。
其次,报道称傅天融是“单独驾车”,但据她所知,傅天融出行通常有司机随行,极少自己开车,尤其是在参加正式活动后。
最让她感到蹊跷的是这一段:“现场救援人员表示,车辆损毁严重,但安全气囊并未完全弹出,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安全气囊未能完全弹出——这在一个高端品牌的豪华轿车上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意外。除非...车辆本身存在问题。
张丽涵继续翻阅其他报纸,发现后续报道越来越少,不到一周时间,这起事故就几乎从媒体上消失了。最后一篇相关报道仅简单提及“调查仍在进行中”,之后就再无下文。
一个傅氏集团继承人的严重车祸,为何这么快就淡出公众视野?是傅家刻意压下了消息,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
她把报纸小心地叠好,正准备放回原处,突然注意到盒子底部还有一张折叠的纸片。打开一看,是一张汽车维修单,日期正好是车祸前一天。送修车辆正是傅天融常坐的那辆黑色轿车,维修项目是“常规保养和系统检查”,维修单位是“顺达汽车服务中心”。
维修单底部有一行手写的小字:“全部检查完毕,车辆状况良好,可安全使用。”签名潦草难辨。
张丽涵的心沉了下去。车祸前一天刚做过全面检查并被确认“状况良好”的车,第二天就发生因“车速过快”导致的失控事故,而且安全气囊未能完全弹出?这太过巧合。
她把维修单和那份头版报道小心地折好,塞进口袋,然后将盒子恢复原状,拿着理疗工具离开了储物室。
回到傅天融的房间,她的心思已经完全不在理疗上。脑海中反复回放着那些蹊跷的细节:错误的地点、独自驾车、刚检修过的车辆、未能弹出的安全气囊、迅速消失的媒体报道...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可能性——傅天融的车祸并非意外。
她想起傅佳龙曾经暗示,傅天融在出事前正在调查公司内部的某些问题;想起陈芷妍处心积虑想要接手傅天融的护理工作;想起那些颜色异常的药物和夜半的黑影...
一个个零散的线索似乎正在慢慢串联起来,形成一张模糊却危险的网。
傍晚,她推着傅天融在花园散步时,偶遇了老园丁李爷爷。老人正在修剪玫瑰丛,见到他们,微笑着打招呼。
张丽涵犹豫片刻,决定试探一下:“李爷爷,您在傅家工作这么多年,应该经历过不少事吧?比如...天融出车祸那时候。”
老人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他四下张望,确认无人后,才压低声音说:“太太,那件事...最好别再提了。”
“为什么?难道有什么隐情吗?”
李爷爷的眼神闪烁不定:“那天晚上,我本来已经休息了,但被电话吵醒,说是大少爷的车在院子里发动不了,要我用备用钥匙去看看。可我赶到车库时,车好好的停在那里,根本没人用过。”
张丽涵的心跳漏了一拍:“那是几点钟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