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十年六月十五日,是海东国建国十周年的日子。这一天,海东国京城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街道两旁挂满了象征国家的旗帜,家家户户门前贴着红绸,从清晨起,百姓们便扶老携幼涌上街头,脸上满是兴奋与自豪。
正午时分,庆祝活动正式开始。京城中心的广场上,舞龙舞狮队伍翻腾跳跃,鼓乐声震彻云霄;民间艺人们献上了改良后的戏曲、大鼓等表演,引得围观者阵阵喝彩。更有各地送来的丰收展品——堆成小山的红薯、饱满的玉米、精致的纺织品,无声诉说着这十年的发展与富足。全国百姓沉浸在狂欢之中,欢呼声、笑声此起彼伏,连空气中都飘着酒香与食物的香气。
而最令人振奋的,当属午后的阅兵仪式。
陈阳身着戎装,站在观礼台上,身后是王室成员与文武百官。随着一声令下,阅兵队伍从广场尽头整齐走来:先是装备着新式步枪的步兵方阵,步伐铿锵,眼神坚毅;接着是骑兵部队,战马昂首,骑士们身姿挺拔;随后,由橡胶轮胎牵引的新式火炮缓缓驶过,炮身锃亮,透着慑人的威力;最后,海军学员方阵手持舰船模型,代表着驰骋在南洋的海东舰队。
每一支队伍经过,都伴随着百姓们雷鸣般的掌声与呐喊。这不仅是对军队的检阅,更是海东国十年国力增长的集中展示——从最初的草创,到如今拥有跨时代的武器、富足的民生与广阔的疆域,这份成就让每一个海东国人都挺直了腰杆。
海东十年六月十五日,建国十周年庆典的**时刻,陈阳身着十二章纹的帝王礼服,在万众瞩目下登上祭天高台,正式宣告称帝,定国号仍为“海东”。
紧接着,他面向全国颁布新宪法,确立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今日起,朕为海东国皇帝,为国家统一之象征,不直接参与行政事务。国家治理权归于国会与国务院。”
宪法中明确:
国会议员由全国各地区选民选举产生,代表民众行使立法权,负责制定法律、审议预算,监督政府施政。
行政权归属国务院,设总理一人为政府首脑,由国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负责组建内阁、执行国会法案、管理国家日常事务。
总理任期为五年,可连任一次,不得超过两届,此条以宪法形式固定,确保权力有序更替。
在宣读完毕后,陈阳看向身旁的顾明轩,朗声道:“经国会推举,朕任命顾明轩为海东国第一届国务院总理。”
顾明轩身着深色礼服,上前一步躬身领命,声音沉稳有力:“臣定当恪尽职守,不负陛下信任,不负万民所托。”
广场上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百姓们既为新帝登基而振奋,也为国家制度的革新充满期待。陈阳站在高台上,望着这片他亲手缔造的土地,心中清楚——从国王到皇帝,身份的转变背后,是权力架构的重塑,而将治理重任交予顾明轩为首的国务院,正是海东国走向制度化、稳定化的关键一步。
海东十年六月十六日,新成立的国务院召开首次行政大会,总理顾明轩身着笔挺的政务礼服,端坐于主位,面对台下济济一堂的官员,神情肃穆地开始部署政务。
“今日,首要之事是明确疆域行政区划。”顾明轩话音刚落,身后的大幅地图被展开,他手持教鞭指向各处,原有殖民地及纳入版图的区域,按地理人文重新划分为以下行省:
东瀛三省:以倭国本土为基础,依关东、关西、九州地理分野,设东瀛北省、东瀛南省、东瀛西省,涵盖本州、四国、九州及周边岛屿;
琉球省:以琉球群岛为主体,含周边附属岛屿;
台湾省:即原东番,单独设省,辖台湾本岛及附属岛屿;
吕宋省:以菲律宾群岛为核心,含吕宋岛、棉兰老岛等主要岛屿;
暹罗省:(暹罗)疆域为主体;
安南省:涵盖原越南中北部及周边区域;
占城省:以原越南南部及柬埔寨部分区域为基础;
马来省:含马来半岛及周边岛屿;
爪哇省:以爪哇岛为核心,辖周边小巽他群岛部分区域;
苏门答腊省:以苏门答腊岛为主体;
婆罗洲省:涵盖加里曼丹岛(婆罗洲)全域;
巴布亚省:含新几内亚岛东部及周边岛屿。
共计十三省,各省主官已由国会审议通过,即刻赴任,负责推进户籍、土地、税收等基础治理工作。”
随后,顾明轩转向机构改革:“原户部、工部等旧制衙门今日起正式裁撤,按现代规制重组为财务部、工业部、农业部、外交部、国防部、教育部、司法部等十二个部门,各部门主官名单已公示,三日内需提交首任五年施政规划。”
这番调整既考虑了地域大小,也兼顾了历史人文与治理便利,避免了行省过大难以管控的问题。顾明轩目光扫过台下,语气坚定:“各省与各部门需协同联动,三个月内务必完成基层架构搭建,这是本届政府的首个硬指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