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应天府吴王府的角门就已敞开,玉儿一身石青色纻丝团花宫装,领口、袖口滚着暗金色云纹镶边,腰间系着同色玉带,玉带上挂着小巧的银铃,行走间轻响悦耳,既显官阶威仪,又不失利落。
站在王府正门前的石阶上,手里攥着张写满布置事项的纸条,声音清亮地指挥着下人:“张管事,你带十个人去库房搬红毯,从大门一直铺到正厅廊下,边角一定要抻平,别留褶皱!”
“哎!这就去!” 张管事连忙应着,挥手召来一群壮实的仆役。
玉儿又转头看向几个捧着灯笼的丫鬟,眉头微蹙:“你们几个,把这些红纱灯笼挂在回廊的柱子上,每隔三步挂一个,高低得对齐了 —— 王妃最喜规整,要是歪歪扭扭的,小心你们的手!”
一个小丫鬟怯生生地问:“玉儿娘娘,灯笼里的蜡烛要不要先点上?”
“现在点什么!” 玉儿敲了下她的手背,“等晌午客人快到了再点,不然烧到纱面怎么办?先把灯穗理顺,每个灯笼底下的金线穗子都要垂得一样长。”
说着,玉儿快步走向正厅,远远看见几个仆役在挂寿字,又高声喊:“李三!你那寿字贴歪了!往左边挪半寸,要正对着厅门中间的匾额!还有,厅里的八仙桌,按昨日排的位置摆,每桌中间放一个鎏金寿桃摆件,旁边再摆两碟蜜饯果子,记得用青花碟,别拿错了粗瓷盘!”
李三赶紧踮脚调整寿字,嘴里应道:“知道了玉儿娘娘,这就挪!”
玉儿又转到后园,见几个园丁在摆弄盆栽,便走过去,语气稍缓:“王师傅,七月份红梅难寻,把那几盆开得正盛的粉绣球摆在正厅窗外,花瓣饱满看着喜庆,客人一进门就能瞧见;还有那边的黄蜀葵、白茉莉,都搬到东厢房廊下,按粉、黄、白三色排开,既合时节,又显雅致。对了,王妃爱喝的雨前龙井,你让茶房的人提前泡好,温在炭炉上,水温要刚好,客人来了好随时奉茶。”
王师傅放下手里的剪刀,笑道:“放心吧玉儿娘娘,都按您说的来,保准错不了。”
玉儿点点头,又快步往厨房方向走,路过月亮门时,瞥见两个小仆役在搬食盒,立马喊住:“慢着!那是给客人预备的寿桃糕,小心点拿,别把糕点晃掉了!你们俩把食盒先放去西配房,等会儿再按桌分送,记住了?”
“记住了!” 两个小仆役连忙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往西配房走。
太阳渐渐升高,金色的阳光洒在王府里,处处都是忙碌却有序的身影:红毯从大门铺到正厅,笔直如线;红纱灯笼在回廊下连成一片,风一吹,金线穗子轻轻晃动;正厅的大红寿字对着匾额,熠熠生辉;厅内八仙桌整齐排列,鎏金寿桃与青花碟相映成趣;后园的粉绣球、黄蜀葵、白茉莉开得正好,透着夏日的生机 —— 玉儿来回巡查,见每个环节都按吩咐推进,才松了口气。
随后玉儿沿着王府的回廊往膳房走,还没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 “噔噔噔” 的细碎脚步声,紧接着一个小小的身影 “噌” 地从膳房门口窜了出来,差点撞在玉儿身上。
那是朱镜静,她穿着一身粉嫩嫩的绣玉兰花袄裙,领口的系带歪了半边,裙摆沾了点灶间的炭灰也浑然不觉。
小小的两只手各攥着一个油亮亮的大鸡腿,金黄的鸡皮裹着紧实的肉,油汁顺着指缝往下滴,在她袖口蹭出一小片油渍,她却顾不上擦,只把鸡腿紧紧抱在怀里,小短腿迈得飞快,像是怕人追上来抢。
“郡主,您慢点跑!脚下当心门槛,千万别摔着啊!” 后面跟着个气喘吁吁的丫鬟,梳着双丫髻,鬓边的绢花都跑歪了,手里紧紧攥着块月白色干净帕子,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却不敢跑太快追上 —— 怕惊着小郡主,又怕追得急了让郡主摔着,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声音里满是焦急。
玉儿见状,连忙上前两步,微微屈膝,伸出双手轻轻拦住了朱镜静的去路。
小丫头猛地停下脚步,惯性让她往前踉跄了一下,手里的鸡腿差点掉在地上,她赶紧把鸡腿往怀里又搂了搂,抬头看清来人是玉儿,先是愣了愣,圆溜溜的眼睛眨了眨,随即把左手的鸡腿小心翼翼地往玉儿面前递了递,小声音软糯糯的,还带着点试探:“玉儿姐姐,吃鸡腿么?这个可香了。”
说这话时,她的视线紧紧黏在鸡腿上,小手还悄悄往后缩了缩,显然是怕玉儿真的接过去。
玉儿看着她这副护食又故作大方的模样,眼底先漾起一丝笑意,随即微微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又温和,声音放得极轻:“回禀郡主,玉儿不吃,郡主自己吃便是。您慢些吃,别噎着。”
听到 “玉儿不吃” 四个字,朱镜静瞬间松了口气,脸上的紧张一扫而空,立马把鸡腿收回来,用没沾油的手背擦了擦嘴角,笑着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还是玉儿姐姐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