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正面战场局势的明朗化,中日双方的较量重点转向对战争潜力的终极考验——后勤补给线。一场旨在切断对方“生命线”、拖垮其战争机器的残酷绞杀战全面展开。
一、战略转进:从正面交锋到后方破袭
前线岛屿的枪声渐息,但战争的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日军大本营在丧失海空优势及太空之眼后,痛苦地意识到正面决战已无胜算。参谋会议得出冷酷结论:“必须转向持久消耗战,利用岛链地利,全力打击支那军的海上补给线,使其前线部队成为无源之水!”
几乎同时,中国战区联合指挥部也下达了指令:“日军残存空军及潜艇力量,必会孤注一掷,袭我后勤。命令海空力量,前出掩护我生命线;同时,寻机歼敌于港内,彻底扼杀其战争潜力!”
二、钢铁动脉:中国的海上生命线
从中国东部沿海港口到前线岛屿及舰艇编队活动海域,一条条繁忙的航线构成了中国的“海上生命线”。庞大的运输船队(包括征用的民船)在海军护航舰艇(以054A、056A为主)的护卫下,日夜不停地运送着燃油、弹药、食品、药品以及轮换的兵员。
日军攻击重点悄然转移:
空中突袭: 残存的F-2、F-15J战机利用超低空突防,发射A**-3超音速反舰导弹,试图猎杀运输船。
水下狼群: 几艘侥幸躲过初期猎杀的“亲潮”、“苍龙”级潜艇,如幽灵般潜伏在关键航道,伺机发射鱼雷。
特攻骚扰: 小股特种部队乘坐高速艇,试图在夜间用火箭弹偷袭锚地或近岸补给点。
三、绞杀与反绞杀
中国海空力量为保护这条生命线,织就了一张立体防护网:
空中巡逻: 空警-500预警机与歼-11B、歼-10C战机组成不间断的巡逻链条,牢牢掌控航线制空权。一旦发现低空突防的日机,立刻进行拦截。一场遭遇战中,两架F-2被歼-11B发射的PL-15导弹击落于东海之上。
反潜天网: 运-8Q反潜巡逻机投下声纳浮标,与水面舰艇的拖曳阵列声纳、舰载反潜直升机(直-9C、直-20F)构成严密的反潜搜索网。一艘试图接近船队的“亲潮”级潜艇,被直-20F投掷的轻型鱼雷重创,被迫上浮投降。
近程防御: 护航舰艇的HQ-10近防导弹系统和730/1130近防炮,构成了最后一道铁幕。一次,两枚突破拦截的A**-3导弹,在最后一刻被054A护卫舰的密集弹幕凌空打爆。
民用力量: 甚至部分大型远洋商船也临时加装了简易的反导干扰弹发射装置,以提高生存能力。
四、釜底抽薪:打击日方战争根基
在确保自身补给线相对安全的同时,中**队对日方的后勤体系发动了更具毁灭性的打击:
港口封锁与压制: 利用东风-21D/C等中程弹道导弹的精确打击能力,对日本本土的吴港、横须贺、佐世保等主要海军基地及后勤枢纽港口进行压制性打击,摧毁其码头设施、油库、弹药堆积所,极大延缓了日舰出航和补给速度。
航线切断: 09III系列攻击核潜艇前出,封锁了对日本至关重要的海上能源和物资运输通道(如中东至日本的航线)。一艘试图从东南亚运送稀有金属返日的货轮,被潜伏的潜艇警告性拦截,被迫改变航向。
空中遮断: 轰-6K/N轰炸机在歼击机护航下,使用远程巡航导弹,对日本本土连接前线的交通枢纽(如九州岛的桥梁、隧道)进行精确打击,瘫痪其内陆机动能力。
五、耐力的比拼
这场后勤绞杀战没有前线冲锋的激昂,却更加残酷地考验着双方的战争耐力。
日方困境: 本土基地遭持续压制,海上运输线被严重威胁,物资储备飞速消耗,战争机器逐渐“缺血”。国内反战情绪因生活物资开始短缺而进一步高涨。
中方压力: 尽管拥有更强大的防护体系和本土优势,但漫长的海上补给线依然脆弱,需要投入巨大资源进行保护,运输成本与风险显着增加。
章节结尾:
广袤的太平洋上,一场看不见硝烟却决定生死的经济与后勤消耗战正在上演。中国的运输船队在前呼后拥的护航下,顽强地向前线输送着血液;而日本的战争脉搏,则在持续不断的远程精确打击下,变得越来越微弱。这场断脉之战,正将日本推向无法承受的崩溃边缘。
喜欢怒海争锋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怒海争锋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