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九年的新年,没有长安的张灯结彩,没有侯府的温馨团聚,只有凛冽的北风卷着积雪,拍打在唐军将士的铠甲上,发出 “簌簌” 的声响。大军此时已行进至后世京城所在的区域,群山连绵,覆着皑皑白雪,轮廓间竟与裴安记忆中后世的景象有几分相似。
裴安勒住汗血马,驻足在一处山岗上,望着远处的山峦,眼神里满是复杂。他想起后世的家,想起现代的父母、朋友,想起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年货,心里泛起一丝淡淡的乡愁。穿越到大唐这么久,他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可在这样阖家团圆的日子里,那份对故土的思念,还是忍不住涌上心头。
“将军,天太冷了,您还是回营吧。” 亲卫队长李虎策马上前,递来一件厚厚的羊皮袄,“将士们都在等着您呢,您说要给我们做‘家乡菜’,大家都盼着呢。”
裴安回过神,接过羊皮袄披上,笑着说:“走,回营!让大家尝尝我的手艺,也让咱们在行军路上,过个热闹年!”
回到大营,裴安立即让人去找食材。他记得这附近有村落,便派亲卫去村里收购面粉、羊肉、菜干,还有山里的野果。将士们听说将军要亲自下厨,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裴安准备食材。
“将军,您这是要做什么?” 一名年轻的士兵问道,眼睛里满是期待。
“这叫饺子,是我家乡的新年美食。” 裴安一边和面,一边笑着解释,“把羊肉和菜干剁碎,包在面皮里,煮熟了吃,象征着团圆。” 他手把手地教将士们包饺子,有的将士包的饺子歪歪扭扭,有的甚至露了馅,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营地里的气氛瞬间热闹起来。
除了饺子,裴安还琢磨着做卤煮 —— 虽然没有下水,他就用羊肉、豆腐、菜干代替,加上八角、桂皮等调料,煮出一锅香气扑鼻的 “不正宗卤煮”;他还让士兵把山里的野山楂洗净,裹上熬好的糖浆,做成了糖葫芦,酸甜可口,深受将士们喜爱。
除夕夜,大营里燃起了篝火,将士们围坐在一起,吃着饺子、卤煮,啃着糖葫芦,喝着御寒的烈酒。裴安端着酒碗,走到将士们中间,高声说道:“兄弟们,今年的新年,我们虽在行军路上,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我们并肩作战,就是一家人!我敬大家一碗,祝我们早日平定高句丽,凯旋回朝,与家人团聚!”
“好!” 将士们齐声欢呼,举起酒碗,一饮而尽。篝火映着将士们的脸庞,每个人的眼神里都满是坚定与豪情。裴安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的乡愁渐渐被这份温暖取代 —— 这里,也是他的家,这些将士,也是他的家人。
第二天一早,裴安刚走出帐篷,就看到两名驿卒牵着马,站在营门口。“裴将军,我们是从长安来的,给您送新年礼物的。” 驿卒递上两个锦盒,“一个是高阳公主殿下送的,一个是永嘉公主殿下送的。”
裴安接过锦盒,回到帐篷里打开。高阳送的是一件棉衣和一些药材,棉衣针脚细密,显然是精心缝制的;药材则是治疗冻伤和风寒的,显然是担心他在辽东受寒。裴安拿起棉衣,心里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 高阳终究还是惦记着他。
而永嘉送的,则是一件用羊皮缝制的斗篷,斗篷内衬铺着柔软的绒毛,摸起来格外温暖。裴安想起之前高阳送的装饰性披风,对比之下,永嘉的这件斗篷,显然更实用,也更用心。他将斗篷披上,心里满是感激 —— 永嘉虽看似放荡,却总能在细节处让人感到温暖。
新年过后,大军继续向辽东推进。李绩按照原定计划,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进攻高句丽重镇盖牟城;另一路由裴安率领,进攻辽东城。唐军士气高昂,装备精良,加上裴安提出的 “声东击西” 战术,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盖牟城一战,唐军斩杀高句丽守军五千余人,俘虏三万余人,缴获粮食十余万石;辽东城一战,裴安亲自率军攻城,他让士兵用抛石机将火油罐抛入城中,引发大火,趁乱率军攀上城墙,裴安甚至获得了先登之功,并斩杀高句丽守将,又获斩将之功,攻克辽东城,斩首三万余人。与此同时,张亮率领的水军也从莱州渡海,攻占了高句丽的卑沙城,直逼平壤。
唐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推进至安市城。可就在这里,唐军遭遇了顽强的抵抗 —— 安市城守将杨万春勇猛善战,又熟悉地形,唐军多次攻城,都被击退,双方陷入僵持。
就在这时,传来消息:高句丽大将高延寿、高惠真率领十五万援军,前来救援安市城。李绩召集将领商议对策,将领们纷纷主张正面迎敌,唯有裴安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将军,高延寿、高惠真虽有十五万大军,却骄傲轻敌,认为我军久攻安市城不下,士气低落。我们可以假装粮草不足,引他们来攻,再设下埋伏,一举破敌。” 裴安指着地图,详细解释道,“我率五千骑兵,埋伏在城东的山谷里;将军您率主力,在城南列阵,假装迎敌;再派一支小队,袭扰敌军后方,断他们的粮草。等敌军进入埋伏圈,我们三面夹击,定能大破敌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