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你们知道玉米吗?
你们吃过那金黄饱满、咬下一口汁水清甜的新鲜玉米吗?
你们觉得玉米好吃吗?
但在十七世纪的大明,情况截然不同。没有经过数百年选育改良的原始玉米,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口感?
答案是:拉嗓子,非常拉嗓子。
我们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此刻正对着面前一碗黄澄澄的食物发愁。他舀起一勺送入口中,那粗糙干硬的颗粒在齿间摩擦,带着一股难以忽视的生涩感,每吞咽一口,都仿佛有细小的砂纸划过喉咙。
“唉…………”
朱由检费力地咽下嘴里那口玩意儿,内心一片苦闷。这与他记忆深处那软糯香甜、来自肯德基热食柜的甜玉米,完全是天壤之别!这哪里是粮食,分明是磨喉的砂砾。
别说他这个锦衣玉食的天子了,就是如今寻常的大明百姓,在尝过这拉嗓子的玩意儿后,估计也难以下咽。没人愿意吃,就意味着没有市场需求;没有市场需求,自然就没人愿意费力耕种。如此一来,这被寄予厚望的高产作物,其推广之路,从源头上就被堵死了。
但是!
我们“英明神武”的崇祯皇帝,那融合了现代零散知识的脑袋瓜子,此刻却灵光一闪!一段记忆碎片骤然浮现——在现代社会,他路过人民广场时,曾见过游人投喂鸽子,那购买的鸽食,主要成分不就是干燥的玉米粒吗?
“鸽子和鸡,都是禽类,食性应该差不多吧?那么……”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豁然开朗,“人吃不下的东西,鸡未必不能吃啊!”
说干就干!朱由检立刻召来了他的“御用项目执行人”曹化淳,意气风发地宣布,他的“大明高效鸡饲料研发计划”,正式进入2.0时代!
曹化淳听闻陛下又要折腾……不,是又要“创新”,心中顿时一紧。尤其是当听到此番计划的核心原料,竟是那人都不愿多碰的粗粝玉米时,他脸上的皱纹几乎挤成了一团,写满了难以置信与忧心忡忡。
“皇爷,这……这硬邦邦的玉米粒,鸡禽如何能啄食得动?怕是……怕是要噎着的呀!”
他小心翼翼地劝谏,试图将陛下拉回“正轨”。
朱由检却自信地摆了摆手,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大伴勿忧,朕岂会让鸡囫囵吞枣?朕已有计较——将这些玉米先行碾碎成粗粉,再掺入少许麦麸、米汤,制成颗粒。如此,既易于啄食,又能饱腹,成本还远比之前的虫粉低廉!”
经历了之前那番劳民伤财、成本高昂的“营养强化鸡饲料”研发失败后,朱由检痛定思痛,决定彻底摒弃那些花里胡哨的“黑科技”思路。他悟了——与其执着于复刻现代配方,不如充分利用手头最容易获取的原料,走一条简单、粗暴、低成本的道路。
那么,朱由检准备怎么搞呢?
简单,直接,返璞归真。
他果断舍弃了之前收集昆虫、研磨贝壳等一系列被他在心里默默吐槽为“脑残”的复杂操作。这一次,他命人将皇庄收获的那些人嫌狗不理的原始玉米,直接抬到了石磨旁。
“磨!”朱由检大手一挥,“不必太细,就磨成粗粉!”
很快,粗糙的玉米粉便准备就绪。在曹化淳和一众小太监充满疑惑与敬畏(的目光注视下,朱由检亲自捧起一簸箕玉米粉,如同天女散花一般,“哗啦”一下,直接撒进了豢养御用小鸡仔的围栏里。
这个动作,简单到近乎粗鲁,与他之前拿着小秤精密配比的“方士”形象判若两人。
刹那间,原本悠闲踱步的鸡群被这突如其来的“黄金雨”惊动,随即,它们被那陌生的谷物香气所吸引,纷纷好奇地围拢过来,试探性地啄食着地上的粉末。看到鸡群并未排斥,反而啄食得越来越起劲,朱由检拍了拍手上的粉末,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带着几分得意的笑容。
“瞧瞧!这不就吃了吗?哪有那么复杂!”
曹化淳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心中五味杂陈。他回想起之前为了那点虫粉、贝壳粉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再对比眼下这直接撒粉的“原始”操作,一时之间,竟不知是该赞叹陛下的“顿悟”,还是该为之前白费的功夫感到心疼。
但就此向全国推广?
朱由检立刻否定了这个天真的想法。他清楚,眼下的大明根本没这个条件。除了朱由检在自己的皇庄种了点玉米,其他地方根本么得产量。
那么,该在哪里进行这场至关重要的“试点”呢?
朱由检的目光投向了地图的东北角——辽东。
他立刻下令,将皇庄里收获的那一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玉米,连同宫里一批过了鼎盛期的老母鸡和几十只精壮公鸡,悉数装车,火速运往辽东,交到督师袁崇焕手中。
随行的圣旨言简意赅:“玉米可磨粉饲禽,其杆堪为薪柴。着辽东军民试之,观其效,录其状,速速报来!”
为什么偏偏是辽东?
道理很简单。朱由检在辽东军民心中的威望,远非其他地方可比。这里的百姓和边军,最真切地感受到了“天子信重”带来的实惠与希望,因此对朝廷的新政、对皇帝本人的指令,接受度和信任度也最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