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入新居的日子,安稳而舒适。
伙食肉眼可见地改善,顿顿有肉有菜,嬴政原本略显苍白的小脸渐渐有了血色,身量也如抽条的柳枝般,悄然拔高了一小截。
赵姬眉宇间的愁苦也淡去了不少,偶尔还能在小院中听到她轻柔的哼唱。
范喜依旧每日授课,内容愈发精深,剑术的要求也更为严苛。
嬴政学得极其刻苦,那股与生俱来的狠劲和专注,让燕丹看得既骄傲又心疼。
然而,燕丹并未沉溺于这份安逸。
他的目光放得更远。
生活条件的改善只是第一步。
他和嬴政终究是质子,命运悬于他人之手。
要想真正掌握主动,必须尽快回到秦国!只有回到秦国,嬴政才能名正言顺地接受王孙教育,积累势力,为将来铺路。
而他自己……也必须跟着去!
他绝不可能把年幼的政哥一个人丢在波谲云诡的秦国朝堂!
但如何促成此事?
这涉及邦交、利益,绝非易事。
吕不韦是精明的商人,无利不起早,仅凭一个粗盐提纯法,或许能换来生活优待,但想让他下血本推动两位质子归秦,筹码还远远不够。
他需要拿出更有价值、更让吕不韦无法拒绝的东西!
什么才能打动吕不韦?什么是战国时代稀缺又至关重要的?
燕丹整日思索,连投喂政哥赚积分都有些心不在焉。
这日夜里,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带来了寒意。虽然新居比旧屋保暖许多,但夜风从窗隙钻入,依旧带着刺骨的凉意。
燕丹睡得迷迷糊糊,下意识地往身边的热源——嬴政那边靠了靠,手臂习惯性地环过去,却感觉到小家伙似乎在微微发抖。
他睁开惺忪睡眼,借着微弱的天光,看到嬴政蜷缩着身子,嘴唇有些发白,显然是被冻醒了。
燕丹瞬间清醒了大半,赶紧把自己的被子也往嬴政身上拢了拢,又将人往自己怀里带了带,试图用体温温暖他。
“冷……”嬴政无意识地呢喃了一声,往燕丹怀里缩了缩,寻求温暖。
这一声细微的呓语,像一道闪电,猛地劈开了燕丹混沌的思绪!
冷?!取暖!
对啊!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战国时代,取暖是个大问题!
富贵人家多用上好的木炭,价格昂贵;平民百姓则烧柴火,烟大灰多,且取暖效果有限。
一旦到了深冬,寒潮来袭,冻毙者不在少数!这不仅关乎民生,更直接影响军队的冬季作战能力和物资储备!
如果他能拿出一种高效、廉价、易于推广的取暖燃料……
燕丹的心脏砰砰狂跳起来!
一个尘封在记忆深处的名词浮现脑海——蜂窝煤!
那是他童年孤儿院时光里,冬日不可或缺的记忆。
灰扑扑的煤饼,上面布满了整齐的圆孔,扔进铁皮炉子里,能烧很久,暖和又便宜。一群孩子围着炉子烤火、烤红薯的情景,瞬间变得清晰无比!
原料简单:煤渣、黄土、水!
工具简单:模具,甚至可以用手捏!
最关键的是,这个时代肯定有煤!只是开采和利用方式原始,多用于冶炼,尚未普及到民用取暖!
巨大的商机!不,是巨大的战略价值!吕不韦绝对会为此疯狂!
说干就干!
第二天,他再次借口出门“玩耍”,实则直奔城北。
费了不少功夫,根据系统和知识指引,他终于在一处荒废的土坡下,发现了一些裸露的、黑黢黢的碎石块!捡起一块查看,质地酥脆,有光泽,正是煤矸石和一些品质较差的碎煤渣!
这里似乎是一个极小的、早已被废弃的露天浅煤层!
燕丹如获至宝,赶紧用带来的布袋装了不少煤渣和矸石碎块。
这些玩意儿发热量比柴薪高得多,而且耐烧!
但他也知道,直接燃烧这种碎煤渣,不仅燃烧不充分,浪费大,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尘,非常危险。
必须掺入黄土和水做成煤泥,再塑形。
接下来的日子,燕丹又开始了他“偷偷摸摸”的搞事行动。
他频繁前往城北废煤坡,每次捡回一袋煤渣,然后在后院角落偷偷用石头砸碎、研磨。
嬴政对此有些疑惑:“丹,你近日总去城外,摆弄那些黑石作甚?”
燕丹神秘一笑:“好东西!等弄成了,冬天就不怕冷了!说不定…还能给我们换个大好处!”
嬴政虽然不解,但基于对燕丹的信任,并未多问,有时练剑累了,甚至会好奇地过来看他捣鼓那些黑乎乎的东西。
过程并不顺利。
第一次,他辛辛苦苦背回一筐“煤渣”,兴冲冲地混合了黄泥水,捏成饼状晾干,结果一点就散,根本不成型。
第二次,水和多了,泥煤混合物稀烂如浆,糊了一手。
第三次,比例似乎对了,但晾干后一烧,烟大得能把人呛死,而且很快就烧透了,根本不耐烧。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