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一前一后走在回家的路上。陈小姐手里拎着一个深灰色的资料袋,边走边用手指摩挲封口处的金属夹。她的脚步比平时慢,像是脑子里有事在转。
老夫子走在她旁边,双手插在裤兜里,没说话。他知道她这种状态,一般是刚开完重要会议,心里压着话,等自己愿意开口。
“刚才那个晚宴,”她终于开口,“国际那边的人提了个想法。”
老夫子点点头,表示在听。
“他们说现在企业竞争,光做自己这一块不够了,得和其他行业搭上线。比如我们搞市场分析的,如果能和医疗系统、智能设备这些结合,就能做出别人做不了的东西。”
“听起来像换行当。”老夫子说。
“不是换,是加。”她纠正,“他们觉得我们有优势,缺的是切入点。那个人说这话的时候,盯着我看了好几秒,像是……专门对我说的。”
老夫子笑了下:“那你是动心了?”
她没直接回答,而是停下脚步,抬头看路灯。灯罩有点脏,光线发黄,照得她半边脸亮,半边暗。
“我想试试。”她说。
“那就试。”
“你都不问我试什么?”
“你说了,我就听。你说想干,我就信你能干成。”
她转头看他,嘴角动了动,像是想笑又觉得太轻巧,就把情绪收住了。
“我不是图升职,也不是要证明什么。就是觉得……这个方向有意思。如果真能做成一次跨行业的合作,不靠关系,不靠运气,就靠想法和执行,那才算是真正回来了。”
老夫子点头:“你本来就站得稳,现在是要往高处多伸一只手。”
她笑了,这次没忍住。
两人继续往前走。风吹过来,她把资料袋抱紧了些。
到家后,孩子已经睡了。她轻手轻脚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把资料袋里的文件拿出来。一共三页纸,是今晚交流会的简要纪要,没有标题,也没有公司logo,只有几行手写笔记和几个关键词。
她翻出笔记本,写下三个问题:
我能贡献什么?
需要学什么?
风险在哪里?
写完最后一个字,她盯着“风险”两个字看了五秒,然后拿笔划掉了这行。
有些事不做,永远不知道难不难。
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老夫子端着一杯热牛奶进来,放在她手边。
“我记得你以前研究新能源市场,也是这样,一页一页啃,半夜还在查术语。”他说,“三个月后,你站在台上讲趋势,连技术部的人都听愣了。”
她低头看着牛奶杯口升起的白气。
“那时候年轻,不怕错。现在反而容易想太多。”
“你现在比那时候强。”老夫子坐到沙发上,“经验多了,资源多了,身边还有个傻乎乎但一直挺你的搭档。”
她笑出声:“你才是傻乎乎的那个吧。”
“我承认。”他耸肩,“但我傻得稳定。”
她合上笔记本,靠在椅背上,闭眼三秒,再睁开时眼神清楚。
“我不是要丢下现在的团队,也不是要跳去搞技术。我只是想牵头做一个试点项目——从零开始,找一个医疗相关的智能产品,做市场整合方案。如果可行,将来可以复制。”
“那你明天就去找他们谈。”
“现在还没准备好。”
“准备到哪一步才算够?等所有答案都写在纸上?等所有人都点头同意?”
她没说话。
“你上次这么认真想一件事,还是决定复出上班那天。”他看着她,“你问我,‘家里会不会乱’。我说不会。你又问,‘孩子会不会觉得妈妈不在了’。我说不会,因为你一直在。现在你也一样,不用非得选一边。你想做的,就去做。”
她低头看着那杯牛奶,热气快没了。
“我会把工作安排好,不会耽误团队的事。也会留时间陪孩子。只是……可能要多加点班。”
“我知道。”他说,“你要是一直闲着,我才担心。”
她忽然想起什么,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在空白处写了一行字:
**跨领域合作试点——启动计划**
下面画了三条线:
1. 梳理现有资源
2. 联系国际方确认意向
3. 内部小范围征集支持者
写完,她合上本子,放在桌角。
老夫子站起来,走到她身后,轻轻按了下她肩膀。
“你值得去做点不一样的事。”
她点头,没回头,但肩膀松了下来。
第二天中午,公司茶水间。
陈小姐站在咖啡机前等水流出,手机响了。是一条邮件提醒。
她点开,发件人是昨晚那位国际合作伙伴高层,主题只有一行字:
【关于跨界整合的初步构想——可进一步探讨】
她盯着屏幕看了几秒,回了一个字:
【好】
然后起身离开茶水间,走向自己的办公室。
走廊上遇到秦先生,他抱着一叠文件迎面走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