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铃又响了。
老夫子正站在客厅中间,手里还拿着那个装花瓣的小玻璃瓶。他转过身,朝玄关走去。
门外是邻居王姨,抱着一把折叠椅。
“你们家的,用完了顺手带回来。”她把椅子往门口一放,“哎哟,你们这饭香得我路过都走不动道。”
“谢谢您。”老夫子笑着接过椅子,顺手放在墙边,“下次再借您不许推了,咱们邻里之间,这点事不算啥。”
“那我可记着这话啊。”王姨笑呵呵地摆摆手,转身走了。
老夫子回头看了眼客厅。长辈们都换了位置,从餐桌移到了沙发区。茶几上换了新茶,热气往上飘。父亲坐在主位,母亲挨着他,叔伯靠在另一头,姑婆耳朵贴着扶手,眼睛却一直盯着他和陈小姐这边。
他走回去,在陈小姐旁边坐下。她递来一杯茶,温度刚好。
“刚才那孩子闹腾得厉害,你们也累了吧?”姑婆突然开口,声音不大,但屋里一下安静了。
“还好,挺开心的。”老夫子喝了口茶。
“我们看着更开心。”叔伯接过话,“你们俩一起张罗这顿饭,有模有样。不像有些小年轻,回家吃饭还得爸妈伺候。”
老夫子笑了笑,没接话。
父亲放下茶杯,轻轻敲了两下桌面。“我们今天来,不只是吃顿饭。”
大家都看向他。
“你们年纪都不小了。”他说,“我和你妈,还有这些长辈,最盼的就是看到你们安定下来。”
母亲点点头:“陈小姐懂事,体贴,对我们也尊重。我们心里都明白。”
“所以啊,”姑婆插进来,“什么时候把日子定下来?别光忙着工作,人生大事不能拖。”
老夫子低头看着茶杯里的茶叶沉下去。他没说话,只是转头看了看陈小姐。
她脸有点红,但没有躲开视线。她轻轻点头,然后说:“我也想早点融入这个家。”
“好!”叔伯一拍腿,“这话听着就舒服。成家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你们能这么想,我们就踏实了。”
父亲接着说:“我们不指望你们赚大钱,也不求住多大房子。只要你们两个人齐心,平平安安过日子,我们就满足了。”
母亲补充:“早点结婚,过年的时候一家人都在,热热闹闹的,多好。”
老夫子慢慢把茶杯放在茶几上。他抬头,声音很稳:“爸,妈,各位长辈,我知道你们是为我们好。”
他停了一下,继续说:“我和陈小姐都在认真对待这段关系。我们也讨论过未来,包括工作、生活,还有……成家的事。”
屋子里没人出声。
“我们会一步步来。”他说,“不会让你们等太久。”
话音落下,几位长辈互相看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姑婆伸手摸了摸他的头:“你小时候调皮,现在说话倒是靠谱了。”
“那是被您教育出来的。”老夫子笑了。
“少贫嘴。”她瞪他一眼,又忍不住笑,“不过这话我爱听。”
叔伯凑过来,拍拍他的肩膀:“有你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以后家里大事小事,你也该多担点。”
“我知道。”
陈小姐这时轻声说:“我也希望以后每年都能这样聚在一起。不只是过年,平时也可以常来走动。”
“当然可以!”母亲立刻说,“随时来,我们都欢迎。”
“等你们结了婚,”姑婆眯着眼,“家里就得准备摇篮了。”
“姑婆!”老夫子无奈地叫了一声。
“怎么?”她理直气壮,“我说错了吗?你们不生,难道让我生?”
全屋哄笑。
老夫子揉了揉额头,陈小姐已经笑得靠在他肩上。
他伸手搂住她的肩膀,没说话。
灯光暖暖的,照在每个人脸上。孩子们在地毯上玩牌,大人说着家常。电视静着,但春晚的海报还贴在墙上。
老夫子忽然站起来,走到书架前。他拿起那个小玻璃瓶,走回茶几旁,轻轻放在中央。
“这是今天的第一个纪念品。”他说,“那朵花是为了护住桌子牺牲的。”
“英雄花!”小堂侄立刻举手,“是我的勋章!”
“对,你的。”老夫子把瓶子推到他面前,“好好收着。”
孩子双手捧起瓶子,宝贝似的抱在怀里。
“以后我们家每件事,不管大小,我都想留个记录。”老夫子环顾一圈,“打翻果汁也好,扶正花瓶也好,都是我们的故事。”
父亲看着他,眼里有点亮光。
“你长大了。”他说。
老夫子没回答,只是坐回原位,握住了陈小姐的手。
母亲轻声说:“看到你们这样,我就觉得,以前那些担心都值了。”
“什么担心?”老夫子问。
“怕你一个人在外头吃不好,睡不好,受了委屈也不说。”她看着他,“每次打电话,你都说‘没事’,可我们知道,哪有真没事的。”
叔伯点头:“年轻人总想自己扛,但我们做长辈的,看得心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