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缓缓合上,老夫子低头看了眼手机屏幕上的那条短信:“您管得太宽了。”
他没回,也没删,只是把手机翻了个面,塞进裤兜。
走出医院大厅,他没有直接离开,而是拐进了旁边的行政楼,找到信息科的值班员,说要调用内部终端。
值班员抬头看了看他,“现在?这会儿系统在维护。”
“十分钟就行。”老夫子从包里掏出一张临时授权卡,放在桌上,“协和张主任的人情,算我的。”
对方犹豫了一下,点了头。
五分钟后,老夫子坐在终端前,打开金手指系统,导入李工妻子的全部病历数据。影像、化验单、用药记录、透析周期……所有信息被快速拆解重组。
屏幕上跳出三行字:
【匹配成功】
【推荐方案:免疫调节联合再生疗法】
【适配指数:97.6%】
系统下方列出三家医院,北京协和排在第一位,附带一段说明:该疗法正处于第三阶段临床试验,全国仅开放五个名额,目前已有三人入组。
老夫子立刻拨通电话。
铃声响了两下就被接起。
“张主任,我是老夫子。”
“我知道是你。”那边声音低沉但干脆,“刚收到你发来的病历预审请求。情况我看了,确实符合条件。”
“能加急吗?”
“按流程要等伦理委员会开会。”
“等不了。”老夫子盯着屏幕,“有人想把她弄出国。”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秒,“谁?”
“不重要。”老夫子说,“重要的是,她要是走了,就进了别人的局。我想让她留在国内治。”
又是一顿。
“你确定家属愿意配合?”
“我已经谈过。”
“那行。”张主任声音变了,“我破例一次,明天上午九点,组织专家团现场会诊。如果结果没问题,直接纳入项目。”
“谢谢。”
“别谢太早。”张主任提醒,“这不是普通治疗,风险不小。家属得签免责协议,我们也只能保证尽力。”
“只要有机会就行。”
挂了电话,老夫子起身离开信息科。
走廊灯光有些暗,他脚步没停,一边走一边打开通讯录,找到李工的号码,发了条消息:
【明早九点,医院三零七病房,专家会诊。别迟到。】
回到住院部时,天已经黑了。
他在护士站问了句病人情况,被告知李工妻子刚睡下,体温稳定。
他点点头,转身往病房走,路过走廊尽头的休息区时,看见李工一个人坐在长椅上,背对着墙,脑袋低着,像是在看手机,又像只是发呆。
老夫子走过去,在他旁边坐下。
李工抬头看了他一眼,嘴唇动了动,没说话。
“明天会诊。”老夫子开门见山,“协和的专家团队亲自来,给你老婆做评估。如果通过,可以直接进临床治疗计划。”
李工眼神一颤,“真的?”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可……费用呢?那种新疗法,肯定很贵吧?”
“不用你掏。”老夫子说,“项目有专项资金,走绿色通道。”
李工低下头,手指紧紧掐住膝盖,“我怕……我又扛不住。”
“扛不住什么?”
“万一……他们再来找我,我还是会动摇。”
老夫子看着他,“那你告诉我,你想不想救她?”
“想!”李工猛地抬头,眼眶红了,“我想!可我不想拿公司的技术去换!我不想当叛徒!”
“那就别当。”老夫子站起身,“你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这个方案。其他的,我来挡。”
李工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一个穿白大褂的男人快步走来,胸前挂着“特聘专家 张明远”的铭牌,身后还跟着两名助理模样的医生。
老夫子迎上去,“张主任?”
“到了。”男人点头,目光扫过李工,“这位是家属?”
“是我。”李工站起来,声音有点抖。
张主任没多说,直接进了病房。
老夫子示意李工跟上。
床边,李工妻子刚醒,看到一群人进来,有些慌乱地想坐起来。
“躺着就好。”张主任走到床前,翻开病历本,“我是北京协和肾病中心的张明远,负责一项新型疗法的研究。你的资料我们已经看过,初步判断,你是目前最适合的候选人之一。”
女人愣住了,“什么意思?”
“意思是你不用出国,也不用排队等肾源。”张主任语气平稳,“我们有一种新方法,可以通过自身细胞修复受损器官。如果顺利,三个月内可以摆脱透析,一年后恢复正常生活。”
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了。
李工站在角落,手扶着墙,整个人僵在那里。
“真……真的能治?”女人声音发颤。
“不能百分百保证。”张主任坦诚地说,“但根据现有数据,成功率超过九成。而且你是典型的适应人群,越早介入,效果越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