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先生坐在驾驶座上,手还搭在方向盘上。车没动,灯也没开。手机屏幕亮着,那条备忘录还在页面中央,两个安排清清楚楚。他盯着看了很久,手指悬在删除键上方,最后又慢慢移开。
副驾上的保温杯盖子还是松的,一丝热气从缝隙里钻出来,飘到挡风玻璃上,留下一道模糊的痕迹。外面风不小,吹得车身轻轻晃了一下。
他刚想伸手去拧紧盖子,车外传来脚步声。
老夫子回来了。
他没说话,直接拉开副驾车门,把保温杯拿起来,拧紧盖子,又放回原位。然后靠着车门站定,看着秦先生。
“你刚才问我,听真的有用吗?”老夫子开口,“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有用,但不是你想的那种用。”
秦先生抬头。
“你妈吵拖鞋的事,表面是钱,实际不是钱。”
“那是啥?”
“是怕。”老夫子说,“她怕有一天,你家里的日子会回到她小时候那样——饭不够吃,衣服补了又补,连一双像样的鞋都穿不上。她不是心疼九十九块八,她是怕你们将来过苦日子,没人兜底。”
秦先生没出声。
“你媳妇呢?她也不是非要买贵的。她是在乎别人怎么看这个家。她说‘这是仪式感’,其实意思是‘我希望我家看起来体面’。她不想被人说,嫁了个男人,连双好拖鞋都舍不得买。”
老夫子顿了顿,“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这个家,只是方法不一样。”
秦先生低头看手机,那两条安排还在。
“可我该怎么做?听完了,问题还在。”
“因为你一直以为,听是为了让她们停嘴。”老夫子说,“其实听是为了让你明白,她们为什么张嘴。”
秦先生皱眉。
老夫子闭上眼,像是在整理什么。再睁开时,语气变了,变得慢,但清楚。
“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些事,是你自己没注意到的细节。”
他开始说。
“你妈小时候家里穷,六岁那年闹饥荒,她饿得啃树皮,被邻居救了一命。这事你提过一次,但没当重点。可对她来说,那是根深蒂固的记忆。她现在看到浪费,不管多小,都会反应强烈。这不是节俭,是条件反射。”
秦先生眼神一震。
“你媳妇不一样。她是独生女,爸妈宠着长大。她第一次见你妈,带了一盒进口点心,结果你妈当场就说‘这么贵的东西,留着卖钱不更好’。她当时没发作,但回来跟你说了三次这件事。每次都说‘我不是在乎那盒点心,是觉得她根本不接受我’。”
“所以……她买东西,是在证明自己被接纳?”
“对。”老夫子点头,“拖鞋贵不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希望你妈能说一句‘这双不错,穿着舒服’。可你妈一开口就是价钱,她就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外人。”
秦先生喉咙动了动。
“那你呢?你在中间,每次劝架,都说‘别吵了’‘差不多就行了’。你以为你在平事,其实你在抹掉她们的声音。你妈觉得你不理解她的苦,你媳妇觉得你不支持她的努力。你越劝,她们越觉得孤立。”
“可我不想选边站。”
“你不用选。”老夫子说,“但你得懂。她们都不是冲你来的,可你总把自己当成靶子。”
秦先生沉默了很久。
“那我到底该怎么听?光坐着,不说也不动?”
“听不是不动。”老夫子说,“听是问。比如你妈说‘这拖鞋太贵’,你别急着解释‘现在都这样’。你可以说‘妈,你以前穿过的最贵的鞋是什么样?’让她讲她的故事。”
“然后呢?”
“然后你就知道了她为什么这么在意钱。等你知道了,下次你媳妇又要买什么,你就能跟你说‘我妈当年……所以她一听价格就紧张’。你媳妇要是明白这点,就不会觉得她是故意找茬。”
“那我媳妇那边呢?”
“她要是抱怨你妈不认可她,你也别急着说‘我妈就这样’。你可以说‘你希望她怎么对你?’听听她心里想要的是什么。等你知道了,你再跟你妈说‘她不是乱花钱,她是想让你觉得这个家过得有面子’。你妈要是明白这点,也不会觉得她是败家。”
秦先生慢慢点头。
“所以……我不是要解决矛盾,是要让两边的话都能传过去?”
“更准确地说,”老夫子纠正,“是你得先搞清楚河两岸的地势,才知道桥该往哪搭。你现在的问题不是婆媳不合,是你一直想跳进河里救人,却忘了先看看水有多深。”
秦先生嘴角动了一下,差点笑出来。
“你还笑得出来?”老夫子瞥他一眼。
“不是笑,是突然觉得……我之前干的那些事,挺傻的。”
“是很傻。”老夫子直接说,“你又是哄这个,又是压那个,结果谁都不领情。因为你没解决根源,只处理了声音。”
“可我一直以为,只要家里不吵,就是太平。”
“太平不是没声音。”老夫子说,“是声音能被听见。你现在最大的任务,不是让她们闭嘴,是让她们的话能互相听得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