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斜斜地照在长椅上,三个人还坐在原来的位置。大番薯抱着本子,手指在纸上划来划去,嘴里念叨着什么。
老夫子靠在椅背上,看着他。
秦先生低头写着字,笔尖沙沙响。
过了好一会儿,大番薯抬起头,声音有点发虚:“问题我都记下了……可就算她答应结婚,婚礼到底该怎么弄?”
他抓了抓头上的三根毛:“酒店怎么选?请谁来?流程要几分钟?音乐放啥?饭桌上能不能上鸡翅?这事儿太复杂了。”
老夫子没说话,只是看了他一眼。
秦先生停下笔:“你现在不是缺行动力,是缺方向。”
“我连方向在哪都不知道。”大番薯叹气,“我以为只要开心就行,结果你们说不能瞎猜。那我现在问完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
老夫子点点头:“你现在最缺的不是答案,是视角。”
大番薯一愣:“啥叫视角?”
“就是看事情的角度。”老夫子坐直了些,“婚礼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来的有长辈、有朋友、有亲戚。每个人想的东西都不一样。你不搞清楚他们想要什么,最后办出来的东西,可能谁都不满意。”
大番薯眨眨眼:“还能看出来?”
“可以。”老夫子闭上眼。
下一秒,他的眼前浮现出一串串信息流。宾客名单自动分类,人群画像逐个生成。
长辈群体标注为红色——重视礼节、偏好正式、忌讳冷场;同龄朋友标成蓝色——喜欢热闹、爱参与、反感冗长讲话;亲属圈则是黄色——在意座位远近、关心是否被尊重。
这些数据在他脑中快速整合,形成一张清晰的需求图谱。
他睁开眼:“我们得先分层。”
秦先生立刻翻出一页空白纸:“你说,我记。”
“第一层,长辈。”老夫子说,“他们来参加婚礼,主要是为了见证仪式。穿正装、走流程、敬茶、拜堂,这些不能少。场面要稳重,时间别拖太久,六十分钟内必须完成核心环节。”
“第二层,朋友。”他继续说,“年轻人不想干坐着吃饭。他们要互动,要好玩。光放歌跳舞不够,得让他们动起来。”
大番薯眼睛亮了:“比如抽奖?”
“抽奖太老套。”老夫子摇头,“不如设个‘爱情谜题角’。”
“啥?”大番薯没听懂。
“把你们俩的故事编成几个小题目,写在卡片上。比如‘第一次见面是在哪?’‘她说过最狠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宾客猜。答对有奖。”
秦先生一边写一边点头:“这个好。既能活跃气氛,又能让人了解新人感情经历。”
“而且成本低。”老夫子补充,“几张纸,几个小奖品就行。”
大番薯咧嘴笑了:“这比放烟火有意思!”
“第三层,亲属。”老夫子话锋一转,“这部分人最容易被忽略,也最容易闹意见。座位安排必须讲究亲疏关系。远房表哥不能坐主桌,二姨妈不能挨着前同事。菜单也要注意忌口,有人不吃辣,有人不吃猪肉。”
秦先生抬笔:“需要提前收集饮食禁忌。”
“还有照片墙。”老夫子说,“不能只放你小时候的照片。得照顾到场所有人的情绪。加点家庭合影,体现团圆感。”
大番薯听得认真,一个劲点头:“原来婚礼还要想这么多事。”
“你以为是喊一声‘我结婚啦’就完了吗?”秦先生笑,“这是组织一次小型社会活动,不是发朋友圈。”
“那……我们现在从哪开始?”大番薯问。
老夫子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圆圈。
“中间是你和她。”他指着中心点,“外面三层,分别是仪式区、互动区、情感区。”
他又画了三个同心圆。
“仪式区负责庄重,满足长辈期待;互动区负责趣味,留住年轻人兴趣;情感区负责共鸣,打动所有人心。”
大番薯盯着地上的图,忽然伸手:“等等!我觉得互动区可以再大一点!”
“为什么?”秦先生问。
“因为我那些哥们儿,平时都不爱参加婚礼!”大番薯激动起来,“他们说坐半天吃顿饭,还不如在家打游戏。但如果有个答题闯关的游戏,他们肯定愿意来玩!说不定还能多喝两杯!”
老夫子笑了:“那就扩大互动区占比。原计划十分钟自由交流,改成二十分钟集体游戏。”
“奖励呢?”秦先生提笔记录,“实物还是特权?”
“实物吧。”老夫子想了想,“小玩意就行,钥匙扣、定制饮料券、免费甜品一份。成本可控,又有纪念意义。”
“我可以找厂里印一批带我们头像的徽章!”大番薯兴奋道,“答对的人戴身上,全场最靓!”
秦先生记下:“徽章 答题卡 主持人引导。流程闭环。”
“另外。”老夫子突然说,“互动环节不能影响仪式。”
“什么意思?”大番薯问。
“比如,不能让爷爷奶奶站着等半小时,就为了看你们玩游戏。”老夫子语气严肃,“长辈优先完成他们的部分。敬茶、致辞、合影,全部结束后,再开启娱乐环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