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盯着屏幕上那行还在滚动的代码,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节奏。三分钟前,黑客刚结束一轮攻击,系统短暂恢复平静,可他知道,这种安静就像炒菜前的油锅,看着没动静,其实底下火早就旺了。
“张工。”他头也不抬,“把B区备用路由重新挂上,别走主干道,绕C7通道。”
张工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手在键盘上顿了一下:“刚才不是说不动为妙?万一这是诱饵呢?”
“就是诱饵。”老夫子终于转过头,“但咱们得让他以为我们上钩了。你想想,谁扛了六轮猛攻还能这么冷静地修路?这叫破绽,得演得像点。”
技术部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有人低声嘀咕:“这哪是防守,这是拍谍战剧。”
“台词我都想好了。”老夫子一边调出金手指的波形预测图,一边说,“下一段叫《反派以为自己赢了》。”
话音刚落,警报声猛地炸响。
红光一闪,监控画面瞬间被密密麻麻的连接请求刷满,像是有人拿扫帚往服务器里狂倒数据垃圾。
“来了!”小林一把抓起耳机,“分布式脉冲攻击,每三分钟一波,这次带加密嗅探模块!”
“早等着呢。”老夫子迅速切入防御协议,指尖在平板上划出一串指令,“启动‘沙箱诱捕’,目标IP段锁定南向灾备节点——就是他十分钟前试探过的那个。”
屏幕切换,一个虚拟环境悄然展开,外表和真实数据库几乎一模一样,连登录界面的小瑕疵都复制得严丝合缝。
“欢迎光临。”老夫子轻声道,“本店今日特价,全是假货。”
攻击流量果然转向沙箱,开始疯狂读取文件。系统后台立刻记录下每一次访问路径、解码方式和破解尝试。
“他在试量子密钥的碰撞算法。”张工盯着分析面板,“手法挺熟,不像新手。”
“烧钱烧出来的熟练罢了。”老夫子冷笑,“记下来,等他下次用同样的套路,咱们反手送他一份‘感谢礼包’。”
正说着,财务组的紧急联络弹了出来:客户结算模块卡顿,三笔转账失败。
“带宽又被抽了?”老夫子皱眉。
“不是外攻。”小林快速排查,“是我们自己的防御机制太耗资源,系统自动降速保稳。”
老夫子沉默两秒,突然调出金手指的资源分配界面,几下操作后,把内部邮件、员工考勤这些非关键服务全压到了最低优先级。
“现在开始,谁要是发现有人在这时候上传自拍视频,直接封IP。”
“那秦先生昨天传的健身照怎么办?”有人笑了一声。
“特批。”老夫子面不改色,“毕竟有警示作用——提醒大家别学他做俯卧撑还穿紧身裤。”
气氛松了一瞬,但没人敢真放松。屏幕上,攻击波仍在持续撞墙,像一群不知疲倦的撞门贼。
张工喝了口凉透的茶,低声说:“这不像是人在操作……太规律了,冷得像机器。”
“是人。”老夫子盯着攻击节奏,“但把自己练成了机器。这种打法,耗的是钱和耐心,说明对方知道拖得越久,我们出错概率越大。”
“那我们也得休息啊。”旁边一个年轻程序员打了个哈欠,“我眼皮已经开始跳第八卦了。”
老夫子看了眼时间:凌晨四点二十三分。他已经连续站了八小时,腿有点发麻,但没动。
他转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唰唰画了几条曲线。
“看,这是过去六小时的攻击成功率。”他指着一条波动极小的线,“平均98.7%被拦截。他们每一次突破尝试,都被我们挡在门外。”
众人凑近。
“而且注意这里。”他又圈住两个重叠点,“两次攻击路径重复,说明他们的备用方案不多了。真有无限资源,不会回头用旧招。”
张工抬头:“你是说,他们也快撑不住了?”
“我不是说,我是算出来的。”老夫子把金手指生成的简报投到大屏上,“他们每发动一次强攻,成本翻倍。而我们,只要不出错,就是在赢。”
说完,他打开内线广播:“所有人听着,这波过了,技术部全员带薪休假三天,海鲜火锅我请,不吃辣的也得给我涮片肥牛。”
屋子里终于响起一阵疲惫却真实的笑声。
就在这时,空调停了。
主控室温度肉眼可见地上升,设备散热风扇转得像要起飞。
“电力超载,物业说要手动重启。”小林汇报。
“让秦先生去协调安保开备用通风口。”老夫子边说边脱了外套,“顺便告诉他,别再顺路捡什么流浪猫回来,机房不是动物园。”
十分钟后,风重新吹了起来,虽然带着点灰尘味,但至少人没闷晕。
又过了半小时,攻击突然停了。
所有屏幕回归绿色,网络流量平稳得像深夜的马路。
“结束了?”有人小声问。
老夫子没答,反而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走了两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