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字迹定格在“建议立即终止签约流程”那一行,老夫子盯着看了三秒,手指从回车键挪到空格键,轻轻敲了一下。
页面没反应。
他眨了眨眼,又按了一下。
还是只有那半截句子孤零零地挂在那儿,像一句被人撕掉后头的狠话。
“就这?”他低声说,“说了跟没说一样。”
他把这段残文截图保存,顺手拖进一个命名为“证据碎片03”的文件夹。这个文件夹是他昨夜新建的,里面已经塞满了监控时间表、IP日志导出记录、还有大番薯手绘的“可疑人物行为图谱”扫描件——那张纸上还粘着一小片辣椒皮,据说是他从自家门口扫进来的“关键物证”。
老夫子没删,也没笑,只是给图谱加了个标签:“参考价值:中等偏下,但热情满分。”
他调出本地缓存路径,顺着刚才恢复邮件的源头往回溯,发现这条数据最初来自一次三个月前的内部合规审查流程。当时项目因资金调配问题暂时搁置,所有相关文档被打包移入“非活跃档案区”,相当于公司系统的冷宫。
“冷宫住的不一定是妃子,”他一边操作一边自言自语,“也可能是藏着毒药的厨子。”
他输入金手指指令:“检索关键词‘评分细则补充说明’,时间范围三个月,关联发送IP与人事登录日志交叉比对。”
系统开始运行,进度条缓慢爬升。
十分钟后,提示音响起。
【发现匹配项:1条】
【文件名:re_评分细则补充说明.pdf】
【状态:已归档至垃圾邮件箱(自动分类)】
【发件人:老夫子】
【收件人:(恒信评估-林伟)】
老夫子眯起眼。
匿名内网账号,发给外部合作方员工,标题完全一致。
更巧的是,这封邮件被系统标记为“潜在广告信息”,理由是“发件域异常”——可这家公司内部谁不知道,“hxmail.internal”正是员工测试用的临时邮箱段?
他点开邮件正文。
> 您好,
> 附件为最新调整后的评分补充材料,请务必在下次评审会前替换原始版本。
> 修改重点:降低冷链配置权重,提升场地利用率分值。
> 另,上次餐费已到账,后续如有额外协助,可按此标准继续结算。
>
> ——赵某
没有署全名,但老夫子一眼认出这语气——啰嗦里带着心虚,像是怕别人看不懂他的暗示,又怕写太明白将来出事。
他立刻调取财务系统权限,申请查询近三个月以“客户招待”名义报销超过八千元的记录,并筛选收款餐厅是否与恒信评估员工常去地点重合。
结果跳出来五条。
其中四条的消费地点,都集中在一家叫“湘味小院”的私房菜馆。而这家店,恰好出现在大番薯那张“行为图谱”中标注的“神秘灰衣男”常出没区域。
老夫子翻出昨晚大番薯送来的手绘图,放大角落的时间轴部分。
连续三个周二和周四晚上,同一辆右尾灯破裂的黑色轿车停在后门斜角车位,停留时间七点四十到九点十五之间。
他再查人事打卡记录:老赵儿子,每周二、四加班至八点半以后,打卡地点为B座三层办公区。
“加班吃顿饭,花掉公司一万二。”老夫子摇头,“这哪是招待客户,这是拿公章换火锅底料。”
他启动金手指第二阶段分析,将资金流、通讯时间、车辆动线、文档修改节点全部导入三维时间轴模型。
屏幕上逐渐浮现出一条清晰的循环链条:
**每周二/四晚 → 老赵儿子打卡加班 → 驱车前往湘味小院 → 消费后报销 → 次日凌晨 → 合作方服务器接收匿名邮件 → 项目参数被悄悄修改**
闭环了。
老夫子靠回椅背,长长呼出一口气。
这不是偶然失误,也不是个别员工贪小便宜,而是一套运行了快三个月的“系统性篡改流程”。每一步都卡在规则边缘,既不会触发预警,又能持续影响评审结果。
他们不是想搞砸项目。
他们是想让项目照常推进——只不过,是在被动手脚的前提下签约,等到后期执行暴雷,责任全甩给公司。
“高啊。”他轻声说,“可惜忘了算上我这个不按时吃饭的钉子户。”
他把所有证据打包加密,命名“最终版_v3_no_copy”,然后设置了一个自动报送机制:一旦他的主账户连续24小时无登录动作,且手机定位未出现在公司或家中,这份资料将自动发送至公司监察委员会、法务部总监以及三位独立董事邮箱。
“不是我不信任你们。”他一边确认设置成功一边嘀咕,“是我太相信有些人会趁我打盹时拔网线。”
刚关掉弹窗,办公室门被推开一条缝。
大番薯探进脑袋,手里拎着个保温袋,脸上挂着那种“我做了好事快来表扬我”的笑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