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离开大帅府后,率先找了宫万钧。
老帅一听说打听梁锦其人其行,评价很高,知书达理、学富五车、体恤军伍、风趣幽默。
唐云留下一声卧槽,继续打听。
第二个找的是赵文骁他女婿陈九州,这小子就在州城下县任职当县令。
一听问梁锦,陈九州满面敬佩之色,说他为官这么多年,从来就没见过像梁大人这么关心百姓的知州,每天起床就是问百姓过的好不好,谁家房子破了,谁家床塌了,屁大点的小事他都会关注。
唐云都无语死了,找了第三个人,轩辕尚。
轩辕尚可是南阳道的老炮了,童、张二家联手将梁家赶出州城这事儿,正是轩辕尚行走江湖的峥嵘岁月。
梁家独木难支时,求过轩辕家,想要拜码头抱大腿认大哥,当时找的恰巧是轩辕尚,梁家派去的,也正是年纪轻轻的梁锦。
轩辕尚对梁锦的印象特别深,不是说这家伙才智多出众,而是脸皮极厚。
大致意思就是梁锦见到轩辕尚后,第一句话问梁家能不能给轩辕家当狗,当了狗之后也好不被童家和张家欺负。
轩辕尚说他们轩辕家不养狗,没兴趣。
梁锦第二句话,你家不养狗,那您养狗吗,我梁锦给您轩辕尚当狗行不行。
轩辕尚说他也没这爱好,让梁锦滚蛋。
想给轩辕尚当狗的,他不是没见过,但他没见过哪个世家子将自己的前途看得比家族命运还重。
甭管好印象还是坏印象,梁锦给轩辕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后也是无意中问了人一嘴。
可以这么说,梁锦就和入魔了似的,读书的时候,最大的梦想是当官,当官之后,最大的梦想是当大官,为了当官,为了升官,为了当大官,这家伙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不说来州府当知州之前,就说之后,这家伙当了知州后,最爱干的事就是视察,去各城、各县视察,然后给所有地方官员都叫过去,询问民生,再然后,带着地方官员挨家挨户地走,挨家挨户地慰问。
其实这种作秀很多官员都用,套路都用烂了。
可梁锦却能烂套路用出新活,主打的就是个持之以恒。
什么是官员,什么是读书人,就别说知州了,哪怕县府的官员,不出门,三不出,刮风不出,下雨不出,太阳不出。
梁锦就很牛 B,路途越远越要去,天气越差越要去,越看着狼狈越显得遭罪,越要积极地出现在百姓面前,那都不是接地气了,底气都接他脑袋上了。
事实上这家伙能从东海空降过来胜任知州,就是因为这家伙能作秀,治下百姓无不赞扬,都说他是好官。
只是具体有多好,百姓也说不出来,反正就是好,反正就是总能看着,没事就出来蹦跶刷存在感,能被百姓经常看到的官员,一定是好官!
拜别了轩辕尚,唐云从城北回到了军器监营地,让人将曹未羊和轩辕敬叫回来。
轩辕敬就在城中,第一时间赶到,恭恭敬敬叫了一声 “唐师”。
唐云犹豫一下,终究还是没有任何隐瞒,将梁锦的情况说了一遍。
对于唐云的坦诚,轩辕敬感觉心里暖暖的,随即分析了起来。
梁锦是抱有目的,目的性极强,这个是目前可以确定的。
宫中,朝廷,从很多角度来看,其实是对立的,相互制衡的。
最为搞笑的是,即便是朝廷内部,尤其是忠臣贤良,他们也希望朝廷是可以与宫中相互抗衡的,并且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不过他们会把握一个度,一个微妙的平衡。
这个平衡就是皇权不会为所欲为,至于充斥着世家子的朝廷,也不会将皇权彻底压制住,大部分老臣都认为这才是最适合国朝的权利架构。
这就导致了出现了不同的群体死忠,比如勋贵,宫中死忠,比如大部分士林中的读书人,朝廷死忠。
两个群体的身份注定了他们的人生走向,然而还有一种人,并且人数不少,反骨仔。
比如勋贵有心向朝廷的,顶着勋贵的身份,仗着世袭的底气,和朝廷一条心。
前朝末期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多,因为当朝皇帝的确是没个人样了。
还有一种二五仔,就是朝廷中的臣子,甚至还是文臣,和宫中一条心。
比如本朝的户部侍郎温宗博,朝廷皆知,这家伙是宫中的心腹。
京中大体是这个情况,然而地方官员就没这个烦恼了,宫中看不着,朝廷注意不到,地方官员做好本职工作就好,没人要求他们站队。
除非一种情况,那就是地方官员想要去京中为官。
梁锦,正是这种人。
他想要凭借名声,凭借某件事,让宫中或是朝廷注意到他,再想方设法去六部九寺任职。
轩辕敬认为梁锦这种人在京外应该有很多,因为现在到了一个特殊阶段。
新君四舍五入等于登基一年了,年号也变了,最初的危险期算是度过了,接下来,天子将会尽力扫清朝廷的老人,也就是之前天子信任过的大臣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