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深处,忘川河水裹挟着细碎的魂火静静流淌,奈何桥头的孟婆汤蒸腾着淡白色的雾气,十殿阎罗府前的“公正”二字匾额在冥界特有的幽暗光线下,泛着沉凝的光晕。平心娘娘一袭玄色绣金纹的长袍,立于轮回台最高处,指尖拂过台面上浮现的六道虚影——天道的祥云、人道的炊烟、阿修罗道的战气、畜生道的生灵、饿鬼道的饥火、地狱道的业火,每一道虚影中都缠绕着若隐若现的魂丝,那是千万年来亡魂流转的轨迹,也是幽冥轮回运转的脉络。
“娘娘,近百年来地球华夏先民繁衍加快,亡魂数量较此前激增三成,且因华夏部落渐成邦国,亡魂中‘善魂’‘恶魂’的界定愈发复杂,旧有的《幽冥轮回规则》已有些跟不上了。”一旁的判官捧着厚厚的《亡魂登记册》,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朱笔批注,皆是近期难以决断的轮回案例,“前日有位华夏部落的首领,生前带领族人开垦沃土、抵御凶兽,却为了争夺水源,斩杀过邻部的老弱,这般功过交织的亡魂,按旧规竟找不到明确的轮回指引。”
平心娘娘颔首,目光落在轮回台中央那道逐渐黯淡的规则光纹上。这道光纹是当年她以身化轮回时,结合洪荒初定的秩序所立,历经龙汉、巫妖两劫,又经封神劫后三界六道初立,早已添了无数细小的裂痕。“旧规以‘杀孽’‘功德’为核心评判标准,却忽略了‘处境’与‘本心’。”她轻声开口,声音如忘川水般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就如那部落首领,杀老弱是恶,但护族人是善;争夺水源是私,却为部落存续是公。若只论杀孽便入地狱道,或只论功德便入天道,都算不得公平。”
说罢,平心娘娘抬手召来幽冥的“轮回本源之力”,淡黑色的光晕在她掌心凝聚,渐渐化作一本泛着古老气息的竹简——正是初代《幽冥轮回规则》。竹简展开,上面的字迹由魂火凝成,不少字句已模糊不清。她指尖轻点,魂火跳动间,首先在“亡魂评判标准”一章添上了新的条目:“凡亡魂轮回,需辨‘三重境’——一辨本心:是主动为恶,还是被动为之;二辨处境:是绝境求生,还是恃强凌弱;三辨影响:其行为是惠及一方,还是祸乱众生。三者合一,方定善恶等级。”
“娘娘,这般细分虽显公平,可幽冥判官们如何精准判断‘本心’与‘处境’?”十殿阎罗中的秦广王上前一步,语气中带着些许疑虑,“亡魂入幽冥后,或有隐瞒,或有遗忘,若判断失误,反倒会乱了轮回秩序。”
平心娘娘闻言,转身走向阎罗殿后的“业镜殿”。殿中央悬挂着一面巨大的业镜,镜面泛着银光,能照出亡魂生前的所有过往。她指尖轻触业镜,镜面泛起涟漪,随即浮现出那位部落首领的生平:他曾为了救饥寒交迫的族人,冒险闯入凶兽巢穴寻食;争夺水源时,他本想只擒杀邻部的首领,却因手下失控误杀了老弱;临终前,他还嘱咐族人要善待邻部的孤儿。
“业镜可照过往,却需‘心镜’辅助。”平心娘娘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枚由幽冥寒玉制成的“心镜”,玉镜剔透,能映出亡魂的灵魂本源,“今后每一位亡魂入殿,先由业镜照其行为,再由心镜探其本心。若心镜中魂火纯净,即便有杀孽,也需考量其处境;若心镜中黑气缠绕,即便有小功,也需重罚其恶念。”她顿了顿,看向众判官与阎罗,“我会亲授你们‘心镜辨魂术’,确保每一次评判都无偏差。”
众幽冥官员齐齐躬身领命,秦广王又问:“那六道轮回的‘分配比例’,是否也需调整?此前因地球亡魂较少,人道名额宽松,如今亡魂增多,若仍按旧比例,恐有人道名额不足,或其他道过于空疏之患。”
平心娘娘走到轮回台边,看着六道入口处排队的亡魂——人道入口的魂群最长,天道入口寥寥无几,饿鬼道与地狱道也有不少魂灵。她沉吟片刻,指尖在六道虚影上轻轻一点,每道虚影旁顿时浮现出一组数字:“天道:亡魂中功德达到‘济世’级别者,方可入内,名额占亡魂总数的千分之一;人道:善恶相抵、本心无大恶者,皆可入内,名额占总数的六成;阿修罗道:有勇力却好争斗、无大恶亦无大功者,占一成;畜生道:生前贪婪懒惰、小恶不断者,占两成;饿鬼道:生前吝啬自私、见死不救者,占一成;地狱道:生前残暴嗜杀、恶念深重、心镜黑气弥漫者,占总数的九成九(注:此处为恶魂专项通道,不占用常规名额,需刑满后方可转入其他道)。”
“娘娘,为何天道名额如此之少?”一旁的转轮王不解,“若功德高者难入天道,恐会让生灵觉得‘行善无用’,反而不愿积德。”
“天道非‘奖赏’,而是‘责任’。”平心娘娘目光深邃,“入天道者需护三界秩序,若轻易准入,恐有功德不足者入天道后,因能力不够而误事。且‘行善积德’本就该是生灵的本心,而非为了入天道的‘交易’。”她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可在人道中设‘善魂优待’——凡生前有小功、心镜纯净者,入人道后可投生于华夏的沃土之家,或修仙界的善缘之地,让善有善报,而非仅靠天道名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