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云深寻踪
龙曦立于昆仑墟东麓的云雾间,指尖凝着一缕淡金色的道力,正轻轻拂过一块泛着青绿锈迹的矿石。这是她耗时三月,从地球各大山脉深处寻来的“玄铜母矿”——色泽如墨,却在道力触碰时隐隐透出温润的红光,正是铸造青铜的核心原料。
“总算找齐了。”她轻声叹道,将矿石收入腰间的储物袋。袋中还装着从洪荒遗存的“赤焰晶”与东海海底的“寒泉砂”,前者能助炭火燃至千度高温,后者可提纯铜料中的杂质,二者相配,正是青铜冶炼缺一不可的辅材。
此时,下方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龙曦敛去周身道韵,化作一位身着粗布褐衣的女子,隐在古树之后。只见一群身着兽皮、手持石斧的先民,正围着一处塌陷的土坑争论不休。为首的壮汉面色焦灼,指着手脚被碎石划伤的族人,声音沙哑:“这坑底的‘黑石’(铜矿石)能做工具,可咱们挖了三天,只带出几块,还伤了人……”
龙曦心中微动。她此前巡守华夏大地时,早已留意到这些先民的困境:邦国初立,部落间时有冲突,石制兵器易折;祭祀先祖时,陶制礼器难承香火,先民们常因“礼器不敬”而忧心。而青铜——这介于石与铁之间的金属,恰能解此困局。
她缓步走出树荫,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块打磨光滑的玄铜母矿。“诸位,此石非比寻常。”她的声音温和却带着穿透力,瞬间让喧闹的人群安静下来。壮汉警惕地握紧石斧:“你是谁?为何知晓这石头?”
“我是行遍山野的匠人,”龙曦笑着将矿石递过去,“此石名‘玄铜’,若能以秘法熔炼,可铸坚不可摧的兵器,也能造承托香火的礼器。”她指尖轻划,道力在矿石表面勾勒出火焰与水流的纹路,“只需寻一处背风山谷,架起陶窑,以赤焰晶助燃,再用寒泉砂提纯,便能炼出‘青铜’。”
先民们面面相觑,有人眼中闪过怀疑,也有人盯着矿石上的纹路,露出好奇。一位白发老者拄着木杖上前,接过矿石仔细摩挲:“姑娘,你说的‘秘法’,可有凭据?”龙曦点头,从储物袋中取出一片用兽皮制成的简陋图谱,上面以炭笔绘着窑炉的形状、矿石的配比,还有冶炼时的火候标记——这是她昨夜参照洪荒时期的青铜冶炼之法,结合先民现有工具改良而成的初稿。
“这是‘青铜冶炼图谱’的初稿,”她将兽皮递与老者,“若诸位信我,我可在此停留七日,助你们炼出第一块青铜。”
第二章 窑火初燃
选定的山谷位于华夏邦国“有熊氏”的领地边缘,背靠着陡峭的山崖,既能挡风,又便于采集木材。龙曦指导先民们挖筑窑炉:底部呈圆形,直径约丈余,中间留着三道通风的火道,顶部架起用陶土混合草木灰制成的穹顶,只在中央开一个小口,用于投放矿石与燃料。
“赤焰晶需碾碎,与木炭按一比三的比例混合。”龙曦蹲在窑炉旁,亲手将暗红色的赤焰晶敲成碎末,“此物能让炭火温度升得更快,寻常木炭燃至六百度已是极限,加了它,能到千度以上——这是熔化玄铜的关键。”
有熊氏的首领“轩辕”亲自督工,他看着龙曦熟练地调配物料,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此前,部落曾尝试用猛火焚烧矿石,却只烧出一堆碎裂的石块,如今见龙曦条理清晰,连窑炉的通风角度都精确到“与地面呈三十度”,便知这位“匠人”绝非寻常之辈。
当第一炉矿石与赤焰晶混合物投入窑炉,龙曦指尖凝出道力,点燃了底部的木炭。火焰瞬间窜起,呈罕见的橙红色,热浪扑面而来,连崖壁上的藤蔓都微微蜷缩。先民们围在窑炉旁,屏息凝视,有人双手合十,低声祈祷——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旺盛的火焰,更期待着传说中“坚不可摧”的青铜。
三天三夜过去,窑炉的温度终于达到顶峰。龙曦让先民们停止添柴,待窑炉自然冷却。期间,她并未闲着,而是在兽皮上完善图谱:补充了“如何判断火候”的细节——火焰呈白色时为最佳温度;标注了“提纯步骤”——待铜料熔化后,需加入寒泉砂,搅拌时会浮起一层灰渣,需及时撇去;还绘出了几种基础器物的形制,有用于劈砍的青铜斧、祭祀用的青铜鼎,甚至还有用于耕作的青铜耒。
“这图谱需传给各邦国,”龙曦对轩辕说,“青铜不仅能强兵,更能助农耕、重祭祀。若各部落都能掌握此法,华夏方能真正兴盛。”轩辕重重点头,他已看出青铜的价值——有了青铜兵器,便能抵御北方的“蚩尤部”;有了青铜礼器,祭祀时便能更显庄重,凝聚族人之心。
第七日清晨,窑炉终于冷却。龙曦示意村民们拆开窑顶,一股带着金属气息的热浪涌出。众人探头望去,只见窑底静静躺着几块泛着青绿色光泽的金属块——表面光滑,入手沉重,与此前的矿石截然不同。
轩辕上前,拿起一块青铜,用石斧轻轻敲击。“当——”清脆的声响回荡在山谷中,石斧被弹开,青铜上却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真的坚不可摧!”先民们爆发出欢呼,有人甚至举起青铜块,朝着太阳挥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