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虚的晨雾总比洪荒别处更显清灵,这日却被一股不同寻常的喧闹撞破——往日里仅容千余人出入的鸿蒙宗山门,此刻竟被黑压压的人流裹得水泄不通。人族修士背着行囊、攥着祖传的残缺道诀,妖族遗脉收了真身、藏起犄角鳞爪,从东极瀛洲到西贺牛洲,从北俱芦洲的冰原到南瞻部洲的密林,数万人循着“鸿蒙宗广纳门徒”的消息汇聚而来,连山门处那方刻着“道启鸿蒙”的玄黄石匾,都被人群的气息熏得愈发温润。
源初七子早已按龙宇之命候在山门两侧。大师兄玄清身着月白道袍,手持龙宇亲授的“鸿蒙鉴心玉”,目光扫过人群时,玉上光华会随来人根骨与心性明暗;二师姐玄瑶掌着“灵脉引路灯”,灯芯跳动的青光能辨出隐藏的凶戾之气,避免将祸乱宗门者纳入;三师兄玄炎性烈,却也细心,正指挥着宗门旧部在山门左侧搭起十余座临时棚屋,供远道而来的求道者歇脚;四师姐玄水端着陶碗,给排队的孩童与老者递上掺了灵泉的米粥,眉眼间满是温和;五师兄玄雷、六师兄玄风、七师妹玄星则分守在山门四周,以防洪荒凶兽趁乱惊扰人群——昨日便有一头不开眼的黑风熊闯来,被玄雷一道惊雷劈得老老实实退入深山,此刻想起那熊逃窜的模样,玄星嘴角还噙着笑意。
“诸位且静!”玄清的声音裹着一缕道力,稳稳盖过人群的喧闹,“鸿蒙宗收徒,不看出身,不论种族,只看三点:一有向道之心,二无作恶之迹,三承‘鸿蒙立世,守正护生’之念。若能应下这三点,便依次上前,经鉴心玉验过,便可入宗。”
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响起一阵骚动。最前排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人族少年率先上前,他名叫阿牛,是西岐城外的猎户,前日在山中遇狼,被路过的鸿蒙宗弟子所救,便揣着半块干粮一路寻来。玄清将鉴心玉递到他面前,玉上瞬间亮起柔和的白光,“心纯志坚,可入。”阿牛激动得直搓手,跟着引路弟子往宗内去时,还不忘回头朝人群里的同乡挥手。
紧随其后的是一个化为人形的狐妖少女,她名叫青璃,原是青丘一脉的遗孤,巫妖劫时躲入树洞才逃过一劫,这些年靠着偷食灵果勉强修行。玄瑶的灵脉引路灯照在她身上,青光中没有半分黑气,玄清再验鉴心玉,玉光莹润,“虽为妖身,却无戾气,可入。”青璃眼眶一红,屈膝行了个礼,轻声道:“谢仙长收留,青璃定不负宗门。”
这一日,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鉴心玉的白光就没断过。到了掌灯时分,玄清清点人数,已有三千余人通过考验,而山门外排队的人还有近万——原以为三五天便能收完,如今看来,怕是要持续半月有余。当晚,源初七子聚在鸿蒙宗的“问道堂”议事,玄炎先开口:“照今日这势头,十日之内,收满五万人不成问题。可宗内现有的殿宇,顶多住下三万人,剩下的人该往哪安置?”
玄水端起茶杯,指尖沾了点茶水,在桌上画出宗内布局,“东边的‘启明峰’与西边的‘长庚峰’尚有空地,若能在此处扩建殿宇,再引灵脉入峰,便可容纳更多弟子。只是扩建需用大量灵木与玄石,还要请玄空大长老出手布下聚灵阵,不知大长老是否有空?”
“大长老昨日还说,要将《巫妖劫本末》的定稿存入藏经阁,许是能抽出身。”玄清沉吟道,“我明日便去见大长老,请他主持扩建之事。另外,还需请宗门的‘器修堂’赶制一批蒲团、道袍与基础法器,新弟子入宗,总得有趁手的物件。”
玄星突然想起一事,“还有膳食!宗内的‘膳堂’如今只够五千人用饭,若是来了十万人,灶台都不够!得在启明峰与长庚峰各建一座新膳堂,再请‘丹食阁’的弟子多备些能饱腹又补灵气的灵米糕。”
七人你一言我一语,将扩建的琐事一一敲定。第二日清晨,玄清便去了藏经阁见玄空。彼时玄空正坐在案前,手里拿着一卷竹简,上面是刚誊抄好的《巫妖劫本末》。听闻要扩建殿宇,玄空放下竹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道尊早有吩咐,说封神劫虽在千年后,却需提前储备人手,你们此次扩招,正合道尊之意。扩建之事,我来主持,灵木与玄石,可遣弟子去昆仑虚深处砍伐、开采,那里的灵脉最盛,材质也最好。”
得了玄空的应允,扩建之事立刻动工。玄空亲自登上启明峰与长庚峰,以指为笔,在两座山峰的地面上画出殿宇图纸——每座峰要建三十座“悟道院”,每院可住百余人,还要建一座能容纳万人的“演武场”、一座“授道堂”与一座“膳堂”,最后在峰顶布下聚灵阵,确保弟子修行时有足够的灵气。
器修堂的弟子们也忙得脚不沾地,他们从库房里搬出堆积如山的玄铁与灵木,日夜赶制蒲团与道袍。玄炎性子急,干脆也加入了器修堂,他掌心腾起一簇鸿蒙真火,将玄铁熔成薄片,再锻造成简易的长剑——这些长剑虽不是什么法宝,却足够新弟子用来基础修行。玄水则带着几个弟子去了昆仑虚的灵泉处,每日汲取灵泉,再与灵米混合,制成灵米糕,蒸熟后分装在陶盒里,送到新弟子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