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茶仓藏秘宝 古道续新篇
初冬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古茶道旁的老茶仓遗迹上。林悦蹲在地上,指尖拂过一块带着苔藓的青砖,砖缝里还残留着些许褐色的茶末,轻轻一捻,便化作细碎的粉末。身后传来脚步声,苏然拿着一卷图纸走过来,蹲在她身边:“专家团队刚送来的修复方案,你看看。他们说这茶仓的地基保存得很完整,只要加固墙体、修复屋顶,三个月就能恢复原貌。”
林悦接过图纸,展开一看,纸上详细标注了茶仓的结构:主体是青砖墙体,木质梁架,屋顶覆盖着青瓦,内部还设有通风防潮的夹层,角落里还有一个通往地下的暗格。“这个暗格是干什么用的?”林悦指着图纸上的一处标记,疑惑地问道。
苏然凑过去看了看,说:“专家说可能是当年商队存放贵重茶叶或账本的地方,不过现在被泥土填满了,得等清理的时候才能知道里面有没有东西。”
林悦心里一动,想起了陈阿婆给的那块晋商铜牌,说不定暗格里还藏着更多和古茶道有关的东西。她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让施工队明天就开始清理吧,注意保护现场,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物件,立刻停下来通知专家。”
第二天一早,施工队就带着工具来到了老茶仓。林悦和苏然也早早地赶到了现场,还特意邀请了李教授和几位文物保护专家。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暗格外的泥土,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陈旧木料的气息。
“慢一点,再慢一点!”李教授蹲在旁边,紧张地盯着工人手里的铁锹,“这里的土壤很松软,小心破坏里面的东西。”
工人们放慢了动作,用小铲子一点点地清理泥土。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暗格的轮廓渐渐显露出来,是一个用青石砌成的方形格子,边长约一米,上面还覆盖着一块厚厚的木板,木板上刻着复杂的花纹。
“快,把木板撬开!”李教授兴奋地喊道。两个工人合力撬开木板,一股陈旧的茶香扑面而来,里面竟然整齐地摆放着几个青花瓷罐,还有一叠泛黄的纸卷。
林悦和苏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李教授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青花瓷罐,仔细观察了片刻,激动地说:“这是清代中期的青花瓷!上面的花纹是晋商茶帮的标志,和林总手里的铜牌图案一致,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接着,专家们又打开了纸卷,竟然是当年晋商茶队的账本和路线图。账本上详细记录了每次运茶的数量、成本、利润,还有沿途的关卡和住宿点;路线图则清晰地标注了从山西到福建的茶路,其中就包括这条后山的古茶道。
“太珍贵了!”李教授激动得手都在发抖,“这些账本和路线图,填补了晋商茶帮在南方运输线路的历史空白,对研究清代的茶叶贸易和交通史具有重大意义!”
林悦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心里满是感慨。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暗格,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她当即决定,将这些文物暂时交给省博物馆保管,等茶仓修复完成后,再复制一份回来,放在即将建成的茶文化博物馆里展出。
消息很快传遍了村子,村民们都纷纷来到老茶仓,想看看这些古物。陈阿婆也来了,看着青花瓷罐,眼里满是回忆:“我婆婆当年说过,以前商队来村里时,都会带着这样的罐子,里面装着最好的茶叶,说是要运到京城去给皇上喝呢。”
林悦笑着说:“阿婆,您说的可能是真的。账本上记录了当年这里的茶叶确实有一部分是贡品,要运到京城的。等茶仓修复好了,我们就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讲给游客听,让大家都知道咱们村子的历史。”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茶仓的修复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林悦和苏然每天都会去现场查看进度,还经常和专家们讨论茶文化博物馆的设计方案。他们决定,将茶仓的一层改造成展示区,展出古茶道的历史、晋商茶帮的故事以及各种文物;二层则改造成体验区,游客可以在这里学习手工制茶、品鉴茶叶,还可以通过VR技术,体验当年商队运茶的场景。
这天,林悦正在办公室里修改博物馆的设计方案,周婷突然打来电话,兴奋地说:“林悦,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推出的‘古茶道茶文化深度游’套餐,上线才一周,就卖出了五百多份,很多游客都打电话来咨询,想尽快体验呢!”
林悦听了,心里一阵高兴:“太好了!看来大家对古茶道和茶文化都很感兴趣。对了,游客的反馈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馈特别好!”周婷的声音里满是喜悦,“游客们都说这条线路很有特色,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了解历史、体验文化。不过有很多游客提出,希望能有更长的徒步线路,比如沿着古茶道,走到邻省的古镇去,体验完整的商队运茶路线。”
林悦心里一动,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如果能开通跨省的古茶道徒步线路,不仅能吸引更多游客,还能加强两省的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她当即对周婷说:“这个建议很好!我们可以和邻省的文旅部门联系,共同开发这条跨省徒步线路,打造一个区域旅游品牌。我这就去和镇政府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