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旧案疑云起 茶香破迷局
初秋的晨雾还未散尽,林悦已踩着露水走进了“悦然茗茶”的老厂房。青砖黛瓦的院落里,几株百年老桂正酝酿着花苞,空气里飘着若有似无的甜香,与车间传来的炒茶香气交织在一起,是她熟悉了三十年的味道。今天她特意早起,是为了查看一批即将送往省档案馆的老资料——再过一个月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市里要办专题展览,点名要“悦然茗茶”提供从八十年代至今的发展实物档案,其中就包括她当年开办食品加工厂时的第一本账本。
“林总,您要的东西都整理好了。”老会计周叔抱着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走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感慨,“这里面不仅有账本,还有您当年跟供销社签的第一份供货合同,连我给您记的第一笔流水账都在呢。”
林悦接过布包,指尖触到粗糙的帆布表面,仿佛瞬间回到了1985年那个冬天。那时她的食品加工厂刚起步,就在这个老厂房的一角,周叔用一把算盘噼里啪啦地算账,账本是用粗糙的牛皮纸订的,钢笔字写得工工整整。她轻轻打开布包,泛黄的纸张散发出陈旧的油墨味,第一本账本的封面上,还留着她当年不小心溅上的点点油渍。
“周叔,辛苦您了,这些东西可是咱们公司的传家宝啊。”林悦翻着账本,目光突然停留在一页泛黄的票据上。那是一张1986年的采购单据,上面写着“购买白糖500斤,单价1.2元/斤,合计600元”,落款处的签名是“王建国”。这个名字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让她瞬间愣住了——王建国是当年邻村的供销社主任,也是她创业初期的重要合作伙伴,可就在1987年春天,他突然以“贪污公款”的罪名被举报,随后就从村里消失了,再也没有音讯。
“周叔,您还记得王主任吗?”林悦抬头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疑惑,“当年他被举报贪污,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叔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怎么不记得?王主任当年可是个好人啊,咱们厂刚起步的时候,他没少帮忙。那时候供销社的白糖紧俏,要不是他帮忙协调,咱们的山楂糕根本做不出来。至于他被举报的事,当时都说他私吞了供销社的货款,可我总觉得不对劲。王主任那人我了解,为人正直,不像是会贪小便宜的人。”
林悦皱起眉头,心里泛起一阵嘀咕。当年她听到消息时,正忙着应对工厂的第一次产品滞销危机,没来得及细想,后来随着王建国的消失,这件事也就渐渐被人淡忘了。可现在看到这张采购单据,她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1986年的时候,白糖还是计划供应物资,500斤白糖需要专门的批条,王建国能帮她弄到这么多白糖,可见他当时的能力和人脉都不一般,怎么会突然因为“贪污”这么点钱而身败名裂呢?
“周叔,当年举报王主任的人是谁您还记得吗?”林悦追问道。
“好像是供销社的一个临时工,叫李建军,不过他在王主任被举报后没多久就辞职了,听说去南方做生意了。”周叔回忆道,“当时村里还传,说李建军是因为跟王主任闹了矛盾,才故意举报他的。”
林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那张采购单据小心翼翼地夹回账本里。她总觉得这件事背后另有隐情,王建国很可能是被冤枉的。可事隔三十多年,当年的当事人大多已经不在村里,想要查清真相谈何容易。
“林总,您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件事了?”周叔看出了她的心思,忍不住问道。
“没什么,就是看到单据想起了往事。”林悦笑了笑,将布包重新包好,“这些资料我先带回办公室,下午让小陈送到档案馆去。”
回到办公室,林悦将布包放在桌上,却没有心思处理其他工作。王建国的身影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当年他帮自己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冬天里骑着自行车给她送白糖,雨天里帮她修补厂房的屋顶,甚至在她被村里人造谣时,还站出来为她说话。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突然变成“贪污犯”呢?
她打开电脑,试着在网上搜索“王建国 1987 供销社 贪污”,可搜索结果里全是同名同姓的人,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就在她准备关掉网页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跳了出来——李建军。网页上显示,李建军现在是南方一家食品公司的董事长,而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竟然和她当年开办的食品加工厂几乎一模一样,连主打产品都是山楂糕和果脯。
林悦的心里咯噔一下,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她脑海里形成:当年李建军举报王建国,会不会是为了夺取供销社的控制权,进而窃取她的产品配方和经营模式?如果真是这样,那王建国就是被冤枉的,而李建军才是幕后黑手。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林悦决定联系当年的知情人。她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老支书,他当年参与了对王建国事件的调查。她拿起电话,拨通了老支书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老支书苍老却有力的声音:“林丫头,这么多年没联系,你还好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