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时空对话里的传承:一场让奋斗精神穿越岁月的温情接力
芒种时节的林家村,日头刚爬过东边的山岗,田埂上的麦浪就翻涌着金闪闪的波纹,风一吹,满村都飘着新麦的清甜香气。村头希望小学的操场上,五星红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五年级的孩子们穿着洗得发白的蓝白校服,手里紧紧攥着牛皮纸包着的小本子,眼睛亮晶晶地盯着主席台上那个红布包裹的物件——那是六十岁的苏晓舟特意从家里带来的“宝贝”,也是今天这场特殊“毕业礼”的核心。
“孩子们,今天咱们不讲课本里的知识,讲一个藏在时光里的故事。”苏晓舟的声音透过老旧的扩音喇叭,带着几分沙哑却格外有力,他伸手掀开红布,露出一本封面泛黄、边角磨损的硬壳笔记本,封面上用深蓝色钢笔写着一行娟秀的字,虽然时隔四十多年,墨迹却依旧清晰:“写给未来的自己——林悦,1982年秋。”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连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都变得清晰。孩子们早就听班主任王老师说过,这本笔记本是林悦奶奶年轻时的日记,里面记着她从一个“外乡人”变成林家村“领路人”的故事。坐在第一排的班长小宇,悄悄把手里的小本子翻到第一页,上面写着“向林悦奶奶学习”,那是他去年参加“乡村记忆馆”研学活动后,特意写下的誓言。
“1982年的秋天,比现在冷得早。”苏晓舟翻开笔记本,指尖轻轻拂过纸上的字迹,仿佛在触摸一段滚烫的岁月,“你们的林悦奶奶刚到咱们村时,穿的是打满补丁的粗布褂子,住的是漏风的土坯房,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去山上捡柴,晚上还要借着煤油灯的光缝补衣服。有一次,她在山上砍柴时,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山洞,就是在那个山洞里,她发现了改变命运的‘神秘空间’。”
“哇!”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小念昔从苏晓舟身边探出头,肉乎乎的小手抓着台边,好奇地问:“爷爷,太奶奶的神秘空间里,是不是有会发光的种子呀?”
苏晓舟被逗笑了,伸手摸了摸孙女的头:“比发光种子还神奇呢!里面有高产的水稻种子、改良的蔬菜秧苗,还有咱们当时没见过的化肥和农具。但你们太奶奶没有把这些宝贝藏起来,她知道,要想让林家村的人都过上好日子,光靠自己一个人不行。于是她偷偷在自家菜园里种下空间里的种子,等收获了第一批西红柿和黄瓜,就背着去几十里外的黑市卖,攒下了开食品加工厂的第一笔钱。”
他顿了顿,翻到笔记本里夹着的一张草图——那是林悦画的食品加工厂雏形,纸上用红笔标着“原料仓库”“生产车间”“包装区”,旁边还有几行小字:“要让村里的老人能领工资,让年轻人有活干。”
“办工厂的时候,比你们想象的还难。”苏晓舟的声音沉了下来,“那时候没有现成的设备,你太奶奶就带着你苏然爷爷,骑着自行车去邻县的废弃工厂找零件,有时候一天要骑一百多里路,回到家时,裤子都被磨破了。工厂开工的第一天,只生产了两百瓶辣椒酱,可就是这两百瓶辣椒酱,让村里的王大爷第一次拿到了除种地以外的工资,他拿着钱,激动得哭了,说终于能给孙子买新书包了。”
台下的孩子们都屏住了呼吸,小宇的眼圈红了,他想起自己爷爷常说的话:“以前咱们村穷,你爸上学时,连铅笔都要省着用,是林悦奶奶办了工厂,咱们村的人才慢慢富了起来。”
“可困难还在后头。”苏晓舟继续讲道,“工厂生产的辣椒酱,刚开始没人愿意买。你太奶奶就背着篮子,挨家挨户去县城的饭馆推销,有时候人家连门都不让她进,她就站在门口等,直到老板愿意尝一口。有一次,她在饭馆门口等了三个小时,天下着大雨,她的衣服全湿透了,可怀里的辣椒酱却保护得好好的。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她慢慢打开了销路,工厂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他从笔记本里拿出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林悦站在工厂门口,穿着蓝色的工装服,笑容灿烂,身后是排队领工资的村民。“这张照片是1985年拍的,当时工厂已经能月产五千瓶辣椒酱,村里有三十多个人在厂里上班,大家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有人盖了新瓦房,有人给孩子买了自行车,还有人开始送孩子去镇上读初中。”
“苏爷爷!”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起手,“林悦奶奶那么辛苦,她有没有想过放弃呀?”
“没有。”苏晓舟坚定地摇摇头,指着笔记本里的一句话,“你们看,你太奶奶在这里写着:‘我不是在为自己奋斗,是在为林家村的每一个人奋斗。只要还有一个人没过上好日子,我就不能停。’后来,工厂扩大规模,她又办了养鸡场、养猪场,还组织村民们种果树,让大家的收入越来越高。再后来,她和你苏然爷爷又拿出钱,盖了咱们现在的希望小学,让村里的孩子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