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生态守护与产业平衡:一场让乡村永续发展的艰难抉择
秋分过后的林家村,稻田翻涌着金色的浪,空气里满是稻谷的清香。可村西头的生态监测站里,气氛却格外凝重——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拿着检测报告,眉头紧锁地对林悦说:“林总,根据最新检测,你们村周边河流的水质出现了轻微污染,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水排放,虽然还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但再这么下去,很可能会影响到村里的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
林悦接过检测报告,手指在“COD值超标0.3mg/L”的字样上反复摩挲,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自从跨村协作和城乡融合计划推进后,六个村子的农产品加工厂规模不断扩大,每天产生的废水都通过管道排向村外的河流。之前为了节省成本,工厂只建了简单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想到现在出现了污染问题。
“王科长,我们马上整改,一定不会让污染扩大!”林悦坚定地说。
送走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林悦立刻召集六个村子的村支书和加工厂负责人开会。会上,加工厂负责人老周首先表态:“要整改就得建更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可一套设备要几十万,咱们六个厂子分摊下来,每个厂也得拿几万块,这对刚有起色的厂子来说,压力太大了。”
红星村的张支书也跟着附和:“是啊,现在农产品加工的利润本来就不高,要是再投入这么多钱建污水处理设备,说不定还会亏本。要不咱们先跟环保局说说,宽限一段时间,等年底盈利了再整改?”
“不行!”林悦打断了张支书的话,“生态环境是咱们乡村发展的根本,要是水质被污染了,咱们的农产品就会受影响,到时候不仅卖不出去,还会毁了咱们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口碑。整改必须马上开始,钱的问题咱们一起想办法。”
可怎么解决钱的问题,却成了难题。六个村子的加工厂都拿不出太多钱,向银行贷款又担心还不上。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苏然提出了一个主意:“咱们可以申请‘生态环保专项补贴’,现在国家对乡村生态保护很重视,说不定能拿到一部分补贴。另外,咱们还可以跟城里的合作商超商量,让他们提前支付一部分货款,帮咱们周转资金。”
林悦觉得这个主意可行,第二天就带着检测报告和整改方案去了县农业农村局和环保局。负责补贴申请的李主任看了方案后,很是支持:“林家村一直是乡村振兴的典范,这次主动整改环保问题,值得鼓励。我们会优先给你们审批专项补贴,大概能覆盖整改费用的三成。”
拿到补贴的希望后,林悦又去了省城的几家商超。负责采购的李经理听说林家村要建污水处理设备,立刻表示愿意提前支付五十万货款:“林总,你们重视生态环保,我们也放心跟你们长期合作。这五十万就算我们提前预定明年的农产品,等设备建好了,咱们再签新的供货协议。”
有了专项补贴和商超的预付款,整改资金终于凑齐了。半个月后,污水处理设备就运到了村里,施工队也很快进场。为了监督工程质量,林悦每天都去工地查看,有时候还会跟着工人一起调试设备。老周看着林悦忙碌的身影,不好意思地说:“林总,之前是我目光短浅,只想着省钱,忽略了生态保护,以后我肯定会把环保放在第一位。”
林悦笑着说:“咱们都是为了村子的发展,以前没经验,现在改正就好。以后咱们不仅要建污水处理设备,还要在工厂周围种上树,搞生态绿化,让加工厂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一个月后,污水处理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再次检测,河流的水质不仅恢复了正常,还比之前更好了。看着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村民们都松了口气。可生态保护的难题,却远不止废水处理这一件。
没过多久,村里的养牛大户老杨就找到了林悦,一脸愁容:“林总,环保局说我家的牛棚粪便处理不达标,让我整改,可建沼气池得花好几万,我实在拿不出来啊!要是不能养牛了,我家的日子可怎么过?”
老杨是东风村的养牛大户,养了一百多头牛,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村里十几户村民就业。可牛棚的粪便一直露天堆放,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还会污染土壤和水源,附近的村民早就有意见了。
林悦跟着老杨去了牛棚,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粪便堆在牛棚旁边的空地上,下雨天污水横流,确实影响环境。林悦皱了皱眉:“老杨,粪便处理必须整改,这不仅是环保要求,也是为了你的牛棚长远发展。要是粪便污染了土壤,你的牛吃了受污染的草,也会生病的。”
“可我真的没钱建沼气池啊!”老杨急得直跺脚。
林悦想了想,说:“咱们可以搞‘生态养殖合作社’,你把村里的养牛户都组织起来,大家一起出钱建沼气池,粪便统一处理。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以给村民们做饭、取暖,沼渣还能当肥料,卖给种植户,这样既能解决环保问题,还能增加大家的收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