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过一天,苏清风感觉身上的酸痛缓解了不少,左臂虽然还不能用力,但至少不再是那种钻心的酸胀了。
他正坐在院里的小马扎上,就着春日的暖阳,慢慢活动着右手腕,心里惦记着两件事。
一是进山的张叔他们有没有消息,二就是赵大爷那边的预算算得怎么样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
院门口传来脚步声,抬头一看,正是赵大风。
他手里拿着一个旧账本和几张写满字的糙纸,脸上带着工匠特有的认真神色。
“清风,感觉咋样?好点没?” 赵大风走进院子,关切地问了一句。
“好多了,赵大爷,劳您惦记。您这是……算出来了?” 苏清风连忙起身,目光落在那个账本上,心里有些紧张。
“嗯,连夜盘算出来的,大体不差。” 赵大风点点头,扬了扬手里的账本和糙纸,“走,进屋说,这事儿得细细跟你掰扯。”
两人进了堂屋,王秀珍听到动静也从里屋出来,给赵大风倒了碗热水。
苏清雪好奇地跟在嫂子身后,眨巴着眼睛看着。
赵大风把账本和糙纸在炕桌上摊开,上面用毛笔小楷密密麻麻地写着各项材料和预估费用,条理清晰。
他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老花镜,手指点着第一项,开始讲解:
“清风啊,按你要求的,青砖到顶,全瓦屋面。咱这三间房,加上堂屋、灶间,墙体面积可不小。青砖眼下市面价不便宜,俺按最低损耗算,大概需要这个数……”
他指着一个数字,“光是青砖这一项,就得一百八十块钱。这还只是墙体的,地基用的石头、砌墙用的石灰、沙子还没算在内。”
苏清风看着那数字,心里沉了一下,但脸色不变,点了点头:“嗯,您接着说。”
“屋顶是开销大头。”赵大风翻过一页,“松木檩条、椽子要选笔直结实的,不能将就,这关系到房子寿命。瓦片要挑没有裂缝的,数量也得足。这两样加起来,又是一百二十块左右。”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已经是按最实惠的行情估的了,再便宜,料子就保证不了啦。”
接着,他又一一列举了门窗料(松木或榆木)、过梁、棚板(用林秸杆或细木条抹泥)、土坯(内部隔断或院墙用)、以及请帮工的人工钱和管饭的花销等等。每报出一项,都像一块小石头砸在苏清风心上,王秀珍在旁边听着,也忍不住悄悄攥紧了衣角。
最后,赵大风把各项数字加总,用毛笔在最后一行写下了一个醒目的数字,然后把账本推到苏清风面前:
“清风,大爷给你交个底。按咱们昨天定的那个格局,三间正房加堂屋、灶间,房屋占地大概一百八十平,再算上前后院子,整个院落大概三百二十平。所有的材料、人工、饭食都算上,要想把这院子顺顺当当、像个样子地立起来,最少……”
他用力点了点那个数字,“最少也得这个数,四百八十块钱。这还只是毛坯房,屋里盘的炕、打的柜子、桌椅板凳这些家具,都得另算。”
“四百八……” 苏清风喃喃地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
这比他心里最高的预估还要高出一些。
他之前怀揣着六百多块的“巨款”,觉得盖房绰绰有余,没想到赵大爷这一笔笔账算下来,光是起个壳子就几乎要去掉八成。
他沉默着,目光在账本上那些冰冷的数字间游走,心里飞快地盘算着。
王秀珍听到这个数目,脸色也微微发白,忍不住轻声开口:“赵大爷,这……这咋要这么多?光是砖瓦就……”
赵大风叹了口气,理解地点点头:“秀珍啊,俺知道这不是小数目。可清风要求高,要青砖瓦房,这东西本身就金贵。眼下年头又不好,啥材料都紧巴,价格自然就上去了。俺这已经是往实在里算了,没多要一分虚头。”
屋子里一时陷入了沉默。
苏清雪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似乎也感受到了凝重的气氛,乖乖地靠在嫂子腿边不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苏清风才抬起头,眼神里已经没有了刚才的震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他看向赵大风,语气平稳却不容置疑:
“赵大爷,这账我看了,您算得细致,我信您。四百八,就四百八!”
他这话一出,王秀珍猛地看向他,眼神里充满了担忧。
赵大风也有些动容,提醒道:“清风,这可是四百八十块啊!还不算家具!你……你可想清楚了?要不,咱再把规模缩小点?或者墙体下半截用砖,上半截用土坯?能省下不少……”
“不!” 苏清风斩钉截铁地打断,“赵大爷,就按原样来!青砖到顶,全瓦屋面!规模也不缩小!钱不够,我去想办法!这房子,我必须盖成咱屯子里头一份的!”
他转头看向王秀珍,目光深沉,带着安抚和承诺:“嫂子,你别担心。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咱们现在有六百多,差的不算太多。等熊皮卖了,还能分一笔。我再想点别的法子,肯定能凑上!这房子,是咱们往后安身立命的根本,不能将就。”
王秀珍看着苏清风那双充满决心和担当的眼睛,想到他为了这个家差点把命丢在山里,心里一酸,又涌起一股暖流。
她咬了咬嘴唇,最终重重地点了点头:“嗯!你既然定了,俺就听你的!咱一起想办法!”
赵大风看着苏清风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闯劲和担当,心里暗暗赞叹。
他收起账本,郑重地说道:“好!清风,你有这份志气和担当,大爷佩服!那这事儿,咱们就这么定了!俺这就开始张罗,联系砖窑、木料场,先把紧俏的料定下来!你也抓紧准备钱款,咱们争取开春化冻后,就动工!”
“成!麻烦您了,赵大爷!” 苏清风站起身,用力握了握赵大风粗糙的手。
送走赵大风,苏清风回到屋里,看着那写满数字的糙纸,感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眼神却愈发亮得惊人。
四百八十块,加上家具那些,估计也得六百多了。
就是手里没余钱而已。
但他相信,只要肯拼命,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
喜欢年代,打猎后我成村里香饽饽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年代,打猎后我成村里香饽饽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