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县城那灰黑色的城墙,在冬末阴沉的天色下,如同一条匍匐的巨兽,墙体上浸满了岁月和风雪的痕迹,显得格外厚重而压抑。巨大的城门洞开着,像一张沉默而幽深的巨口,吞噬着稀疏进出的人影。那些行人大多面带菜色,步履匆匆,眼神里混杂着与双水村乡亲相似的惶惑与一种听天由命的麻木。
城门两侧,那张催命的“卫国捐”告示在寒风中瑟瑟作响,鲜红的官印如同凝固的血痂,刺目地烙印在灰暗的墙面上。几个穿着褪色号衣、腰间挂着锈迹斑斑铁刀的衙役,缩在城门洞的阴影里避风,他们眼神空洞而冷漠,扫视着每一个靠近的陌生面孔,那目光不似在看人,倒像是在估量着牲口的价值。
洛灿下意识地紧了紧背上用油布包裹的断水刀和那个装着他全部家当的、干瘪的行囊,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混杂着劣质煤烟、未散尽的晨雾、隐约的尿臊气以及某种陈年霉烂的味道,呛得他喉咙发干,胸口发闷。
他用力攥紧了手中那块刻着“丁丑七四”字样的粗糙木牌——这是他在这个庞大而冰冷的体系中,第一个,也是最卑微的身份烙印。按照里正张老蔫昨日反复叮嘱的路径,他迈开脚步,朝着城西那片被称为“募兵处”的区域走去。
所谓的“募兵处”,与他想象中旌旗猎猎、甲胄鲜明的校场相去甚远。它紧挨着县衙高大却斑驳的后墙,是一片占地颇广、早已破败废弃的货场。货场四周只用些歪歪扭扭、布满裂缝和腐朽痕迹的木栅栏草草围着,入口处搭着一个勉强遮风的简陋草棚,棚下摆着两张漆皮剥落、露出木质本色的旧桌子。
一个穿着油腻反光皮袄、留着两撇细长鼠须的瘦小文书,正缩在桌子后面,一边不住地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呵出白气,一边不耐烦地翻动着桌上那本厚得吓人的名册。他身旁,站着一个身材异常魁梧、满脸横肉、穿着半旧皮甲的中年军官,皮甲胸前烙着一个模糊的“丁”字。军官腰挎制式腰刀,双手抱胸,眼神如同鹰隼般凶狠地扫视着棚外排起的长龙,那目光带着审视,更带着一种毫不掩饰的轻蔑。
队伍缓慢地向前蠕动。排在洛灿前后的,多是和他年纪相仿,或者稍大几岁的少年郎。个个面黄肌瘦,身上的衣衫比洛灿的更加破烂,有些甚至只能裹着难以蔽体的麻片或塞着稻草的破袄。他们眼神空洞,充满了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和一种被连根拔起的茫然。
沉默像一块巨大的、浸透了水的破布,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头顶,只有寒风穿过木栅栏缝隙时发出的呜咽,以及那文书偶尔因寒冷或不耐烦而发出的、短促刺耳的呵斥声,才能暂时打破这片死寂。
洛灿默默地排着队,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块“丁丑七四”的木牌,感受着那粗糙木质带来的冰冷触感。这串数字,意味着他归属于这个地方——丁字营。
终于轮到了他。那瘦小文书头也懒得抬,拖长了腔调,像是背诵般问道,“名字!籍贯!年岁!木牌!”
洛灿将木牌轻轻放在斑驳的桌面上,清晰地说道,“洛灿,平安县双水村,十四。”
“十四?看着倒还算结实,不像个没吃饱的。”文书浑浊的眼珠在名册上扫过,找到“丁丑七四”那一行,用一根秃了毛的笔蘸了点劣质墨水,随意划拉了一下,算是确认,“行了,进去吧!丁字营在西北角那片,自己寻去!”他随手朝着货场深处那片最为阴暗、紧挨着一堵坍塌大半、不断渗着污浊水渍的高墙区域指了指。
洛灿拿起木牌,低头快步走向指定的方向。刚一踏进这片废弃货场的范围,一股难以言喻的、浓烈到几乎化为实质的恶臭便扑面而来,那是汗液长期浸染未干的酸馊气、脚臭、霉烂稻草**的气息、人类排泄物发酵的腥臊,以及劣质煤炭燃烧后残留的刺鼻烟味混合在一起的产物,强烈地冲击着洛灿的嗅觉,让他胃里一阵翻腾,几乎要呕吐出来。
他强忍着不适,抬眼望去。巨大的货场内部,被人用歪斜的木栅栏和一些破烂不堪的布条、草席,勉强分割成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区域,分别插着写有“甲”、“乙”、“丙”、“丁”字样的木牌。地面上,胡乱铺着一层厚厚的、早已失去本色、变得潮湿发黑甚至结着冰碴的稻草。成群的新兵像被驱赶的羊群,密密麻麻地挤在这些稻草堆里,他们或蜷缩着身体瑟瑟发抖,或眼神空洞地望着铅灰色的天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丁字营所在的位置,无疑是整个货场环境最恶劣的角落。它不仅紧邻着那段不断渗出污水的残破高墙,寒风更是毫无阻碍地从墙体的巨大缺口处呼啸灌入,在地上形成一个个小小的、令人作呕的污水洼。
几个穿着同样破旧皮甲、袖口上用红线歪歪扭扭绣着“丁”字的士兵,手里拎着粗糙的皮鞭,像监工一样在区域内来回踱步,他们的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嫌恶,眼神冷酷,仿佛在看管一群低贱的牲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