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雨薇离开后,办公室里仿佛还残留着她身上那股冷冽的香水味,以及更冰冷的、名为“合作”的算计气息。
我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将那份所谓的“参考资料”的关键页,通过加密扫描仪上传至“九组”的专用服务器,并附上紧急分析请求。
“‘夜鹰’,‘铁匠’,收到一份由目标苏提供的疑似纳米虫活性抑制方案,来源声称与‘寰宇科技’早期技术有关。请求立即验证其有效性与潜在风险。同时,目标苏明确警告,需警惕‘寰宇科技’首席技术官雷曼博士的干预。”
信息发出后,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处理积压的日常医嘱和病历。但思绪却难以平静。
苏雨薇的每一次出现,都像在精心编织的蛛网上又添了几根丝线,看似提供了路径,实则可能将人越缠越紧。
约莫一小时后,办公桌上的内部电话响起,是护士站通知我赵明远患者的晚间查房时间已到。
我深吸一口气,披上白大褂,拿起病历夹和经过改装的、集成多种传感器的平板电脑,走向病房。
赵明远的状态比白天更差一些,似乎黄昏的到来加剧了他的不安。
他蜷缩在病床上,眼神惊恐地四处张望,双手紧紧攥着被角,指节发白。当我靠近时,能明显感觉到他体内那股紊乱的能量波动变得活跃起来,像受惊的蛇群在皮下窜动。
“赵先生,感觉怎么样?”我尽量放柔声音,一边例行检查他的瞳孔反射和肌张力,一边暗中将平板电脑的传感器对准他。
屏幕上,经过“铁匠”特殊算法处理的能量谱图开始实时绘制,那异常波动的频率和强度曲线剧烈起伏,与苏雨薇资料中提到的几个关键参数范围高度吻合。
“声音……又来了……”赵明远声音颤抖,眼神涣散,“那些铁片在刮……在说话……”
我按照常规流程安抚他,调整了镇静剂的微量泵注速度,并记录下他的症状变化。
整个过程,我都保持着专业而温和的态度,但内心的警惕已提到最高。苏雨薇的资料可能是真的,至少在对症状的描述上,精准得可怕。
回到办公室,已是夜深人静。加密通讯器传来了“铁匠”的回复,他的声音带着罕见的兴奋和凝重:
“‘烛龙’,你传来的资料分析完毕!结论惊人!”
“首先,那份药物组合和剂量方案,经过超级计算机模拟推演,其作用机制有高达78%的概率能暂时干扰低活性纳米虫集群的协同通信,降低其异常放电,理论上可以缓解部分神经症状!这方案非常精妙,绝非普通临床医生能提出,背后一定有顶尖的生物纳米技术专家支撑!”
能缓解症状?苏雨薇提供的竟然是真实有效的方案?
我的心猛地一沉。这意味着她确实掌握着核心技术知识,也意味着她在此事上的“合作”诚意,至少在这一层面上,是真实的。
“其次,也是更关键的,”铁匠继续说道,“我们比对了方案中提到的几种非常规药物分子结构与‘天使之尘’已知催化剂的关联性,发现其中一种代号‘X7-化合物’的合成前体,与我们在‘蜂巢’实验室残留物中提取到的一种未标记催化剂的质谱特征有92%的相似度!”
“这意味着,‘寰宇科技’(方块)目前使用的技术,与苏雨薇提供的这份源自‘早期项目’的方案,在技术根源上很可能是同源的!甚至可能共享部分核心催化剂或合成路径!”
同源技术!
苏雨薇声称已暂停的“早期项目”,与现在“方块”部门主导的“寰宇科技”项目,根出同门!
这证实了“红心”与“方块”在技术上的深刻渊源,也暗示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传承、竞争乃至分歧。
“铁匠的发现意义重大。”顾倾城的声音切入频道,冷静如常,“这证实了苏雨薇背后确实掌握着关键技术和情报。她此次接触,提供真实方案,既可能是示好,也可能是为了展示其价值,为进一步的‘合作’增加筹码。同时,也将‘红心’与‘方块’的技术矛盾摆到了明面上。”
“‘玄龟’有什么指示?”我问。
“指示不变。”顾倾城回答,“利用苏雨薇的情报,谨慎验证,推进对赵明远的治疗,获取第一手临床数据。同时,加大对‘寰宇科技’团队,特别是雷曼博士的监控力度。苏雨薇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雷曼很可能已经注意到你对赵明远病例的特别关注。”
“明白。”
结束通讯,我靠在椅背上,感到一阵疲惫。局势越来越复杂。苏雨薇像个高明的棋手,一边落子,一边不断改变着棋局的规则和我的视角。
第二天上午,我按照苏雨薇方案中的建议,极谨慎地、在严密监护下,为赵明远尝试性调整了部分辅助用药。
效果出乎意料地明显。当天下午,赵明远的焦虑状态和肌张力障碍发作频率有了显着下降,他甚至能进行短暂的、逻辑清晰的对话。虽然幻听依然存在,但强度似乎减弱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