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与微光(四)
日子依旧按着它固有的步调前行,只是那束名为林哲的微光,偶尔会在沈墨平静的心湖上,点开几圈细小的涟漪,不惊扰,却真切存在。
一个周六的清晨,沈墨被手机铃声吵醒。是母亲。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熟悉的、混合着关切与些许焦虑的语调。
“墨墨,吃饭了没?今天周末,有没有出去走走?别总闷在屋里。”母亲总是这样开场。
“吃了,妈。刚煮了面条。”沈墨靠在床头,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慵懒。窗外的阳光透过薄窗帘,在水泥地上投下模糊的光斑。
“哦……那就好。”母亲顿了顿,像是斟酌着词句,“那个……上次跟你提过的,你刘阿姨家的侄子,也在深圳工作,搞IT的,人挺老实,照片我看了,模样周正……你看,要不要……”
又来了。沈墨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母亲是担心她一个人在外,孤苦无依。但在她听来,这种带着明确目的的牵线,像是一场待价而沽的交易,让她本能地想要退缩。
“妈,我最近工作挺忙的,没心思想这些。”她轻声打断,用了惯常的借口。
“忙忙忙,就知道忙!女孩子家,总要成个家啊!你一个人在外面,妈这心里总是不踏实……”母亲的声音带上了些许哽咽。
沈默握着手机,听着母亲在那头絮絮叨叨,说着谁家女儿结婚了,谁家抱孙子了。她理解母亲的担忧,那是一种根植于传统观念里,对女儿“完整”人生的期盼。可她心底那片自己经营的孤岛,似乎很难向这种带着急切和外部标准的“关怀”完全敞开。
她安抚了母亲几句,承诺会照顾好自己,匆匆挂了电话。
房间里恢复了寂静,方才那点因阳光和懒觉带来的惬意,似乎淡了一些。她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狭窄巷道里偶尔走过的行人。家的概念,对她而言,是复杂的。既是心底深处对温暖的渴望,也是现实中需要小心翼翼维护的独立边界。
这天下午,她去附近的菜市场,想买点新鲜的青菜。在某个摊位前,她正低头挑选着小白菜,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这种本地油菜挺甜的,清炒不错。”
沈墨抬头,看见林哲站在旁边,手里拎着几个西红柿和一把小葱。他穿着简单的灰色T恤和休闲裤,像是刚运动完,额角还有细密的汗珠。
“好巧。”沈墨有些意外,心底那圈因母亲电话而泛起的微小烦躁,奇异地平复了。
“是啊,我也常来这里。”林哲笑了笑,很自然地帮她挑了两棵看起来最新鲜的油菜,“老板,一起算。”
沈墨想拒绝,他已经利落地付了钱,将装好的菜递给她。“顺手的事。”
两人并肩走出喧闹的菜市场。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你……自己做饭?”沈墨问,感觉这问题有些傻气。
“嗯,一个人吃,还是自己做的合胃口,也省钱。”他回答得理所当然,和她一样。
沈墨忽然觉得,他们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不言自明的共识——关于独处,关于简单生活,关于在这座庞大城市里,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一方天地的默契。这种默契,比任何刻意的安慰或热络的寒暄,都更能抵达内心。
走到分岔路口,他停下脚步:“我住那边,拐过去就是。”
“我住这边,不远。”沈墨指了指另一个方向。
“那……下周公司见。”
“嗯,下周见。”
他转身离开,背影融入金色的夕照里。沈墨提着那袋带着水珠的青菜,慢慢走回自己的出租屋。母亲电话带来的那点微澜,似乎被这偶然的、平淡的相遇抚平了。
晚上,她炒了那盘本地油菜,果然清甜。她想起他说“一个人吃,还是自己做的合胃口”时那种安然的神情。她打开电脑,处理一点白天未完成的工作稿。忽然,邮箱提示音轻轻一响。
是一封新邮件,来自林哲。标题很简单:一篇小文。
内容里没有多余的寒暄,只有一个文档附件,和一行简短的说明:“偶然读到这篇写城市独居者心态的散文,觉得写得挺通透,或许你也会有兴趣。”
沈墨点开附件,安静地读了起来。文章里那些关于孤独与自由、关于边界与联结的细腻描写,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她内心深处许多未曾言明的感受。
她没有立刻回复。只是将那片文章保存下来,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但心里那片孤岛的海域,仿佛因为这份不期而至的、带着理解意味的“投递”,而显得更加宁静和深邃。
微光未曾试图照亮整个孤岛,它只是温柔地、持续地,映亮着岸边的一隅。而这,对于当下的沈墨而言,似乎就已足够。涟漪轻轻漾开,又缓缓归于平静,只在湖底,留下了些许不易察觉的、柔软的痕迹。
喜欢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