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补贴(四)
春节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消散,水利局里已经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感。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开始,也意味着新的选择。
三月初的一天,副局长把李明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份文件。
“小李,看看这个,”副局长笑容可掬,“省里下了文件,今年我们单位有两个公务员招录名额,一个是防汛管理,一个是信息技术岗。”
李明接过文件,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注意到副局长特意用红笔圈出了信息技术岗的报考条件——“具有三年以上信息化项目建设经验者优先”。
“局长,您的意思是...”
“我就是给你提个醒,”副局长拍拍他的肩膀,“你现在是合同制,虽然待遇不错,但长远看,还是有个编制稳妥。更何况...”他压低声音,“这个岗位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咱们智慧水利项目的延续性。”
回到自己的工位,李明对着那份招考公告发了很久的呆。成为公务员?这个他曾经从未考虑过的选择,如今却摆在面前,成为一条可能的道路。
下班后,他自然而然地和林静说起了这件事。两人现在已经习惯了一起下班,有时一起去食堂吃饭,有时则到单位附近的小餐馆。
“你想考吗?”林静直接问道,眼睛里有种复杂的神情。
“我不知道,”李明老实回答,“半年前,如果有人告诉我我会考虑考公务员,我肯定觉得他疯了。”
林静搅拌着面前的汤,慢慢说:“公务员考试竞争很激烈的,那个信息技术岗,肯定很多人报名。”
李明听出了她话里的担忧:“你不想我考?”
“不是不想,”林静抬起头,“只是...如果你考上了,就是真正的公务员了。而我们...”她没说完,但李明明白她的意思。
体制内对同事恋情的态度传统而保守,更别说同一个单位了。如果两人都成为公务员,他们的关系将面临更多限制和审视。
那晚,李明失眠了。他打开电脑,搜索了公务员考试的相关信息。报考人数年年创新高,竞争比例经常是几百比一。他自嘲地想,这比他当年进互联网大厂的面试难度高多了。
然而,挑战性反而激起了他的好胜心。第二天,他悄悄去人事科要了一份考试大纲和复习资料。
备考的日子是辛苦的。白天要忙项目工作,晚上还要抽时间复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知识...每一门都需要大量记忆和练习。
让李明意外的是,局里的同事似乎都知道了他要考试的事。
“小李,这套历年真题给你,”老科长塞给他一个文件袋,“我女婿去年考上了税务局,有经验。”
“李工,申论写作有技巧的,”办公室大姐热情地分享,“要多用‘深入贯彻落实’、‘提高政治站位’这样的表述。”
甚至连副局长也时不时地给他“开小灶”:“小李啊,面试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太表现个人主义,要强调团队合作和服从组织。”
李明被这种集体式的关怀打动了。在大厂,每个人都在竞争,知识和经验往往是保密的;而在这里,大家似乎真心希望他能够考上。
唯有林静,态度有些微妙的变化。她仍然会给他找复习资料,提醒他报名时间,但两人独处时,却多了些沉默。
四月初的一个周末,李明正在办公室复习,林静走了进来。
“明天省里有个信息化建设交流会,副局长让我俩去参加,”她把一份通知放在桌上,犹豫了一下,“如果你觉得耽误复习,我可以自己去。”
李明看了看通知,发现会议地点在省水利厅旁边,心里一动:“不,我去。劳逸结合嘛。”
第二天,坐在去省城的大巴上,李明终于找到了单独谈话的机会。
“静静,我们得谈谈。”他看着窗外的风景,轻声说。
林静似乎早有准备:“关于考试的事?”
“关于我们的事,”李明转过头,“如果我考上了,你会怎么办?”
林静沉默了一会儿,说:“按照规定,同一单位的公务员不能有直接上下级关系或者利益关联。如果我们在一起,很可能其中一个要被调离。”
“那如果考不上呢?”
“你就继续做合同制技术岗,我们...”林静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李明握住她的手:“所以不管考不考得上,都有问题?”
林静叹了口气:“其实我最近也在想,我是不是太安于现状了。你在互联网公司待过,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而我,一毕业就在这里,从来没想过其他的可能性。”
大巴驶过一片油菜花田,金黄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复习的这段时间,想通了很多事,”李明突然说,“我考公务员,不是因为追求稳定或者福利,而是因为我真的觉得这份工作有意义。我的技术能够帮助防汛抗旱,能够优化水资源分配,能够实实在在地服务群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