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伟招架不住,狼狈地躲进会议厅旁的准备室,反手关门,靠在墙上长出一口气。
这一趟,简直像逃命。
还没缓过神,门又被推开。
赵东来笑呵呵地走进来,满脸红润,神采飞扬。
虽然上任才三天,但他为这场典礼筹备良久。
原本想低调处理,奈何这是公安系统的规矩——
公安不同于一般机关,人多事杂,掌握执法力量,性质特殊。
新首掌上任,必须露脸,必须立威。
十几万干警得知道你是谁,听谁的。
这才是关键所在。
祁同伟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赵东来,忍不住打趣道:“哎哟,这脸红得都能滴出血来了,当厅长的感觉不错吧?”
“东来,你这可是喜上眉梢啊。
瞧你这满脸红光的样子,外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今儿是你大喜的日子呢,谁晓得不过是去公安厅走个过场。”
赵东来听了,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他怎么能不高兴?如今的他,可是坐上了公安厅一把手的位置。
虽说从京州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升上来,行政级别没变,可实权和影响力,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换作是谁,遇上这种事也难掩心头喜悦。
这算什么?现在的祁同伟是省韦副书籍、证法委书籍,而半年前,两人还站在同一级台阶上,都是清汤寡水的公安厅长。
如今一步跨出,差距立现,他怎能不激动?
更何况,祁同伟这条路走得虽有偶然,但也让人不得不服。
就说那“一年后挂职副省”的潜规则,光是想想就让人心跳加速。
眼下这个位置落在自己头上,赵东来只觉得像是做梦。
“祁书籍,在您面前我不绕弯子。
这公安厅长的位置,原本大家都以为会是陈海接任,结果半路被我拿了下来。
我能不高兴吗?这是多少警察一辈子都碰不到的机会。
我原想着,至少得在常务副厅长的位置上再磨两年,熟悉情况。
没想到一跃就成了正职,这结果,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敢想。
祁书籍,这份提拔之恩,我打心眼里感激。
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
您的知遇之恩,我记一辈子。”
这话出自肺腑。
赵东来清楚得很,若不是祁同伟背后运作,他根本不可能越过那么多资历更深的人脱颖而出。
今日的一切地位与风光,全靠祁同伟一手托起。
这份恩情,重如山岳。
祁同伟听罢,只是轻轻一笑,摆了摆手,神情淡然。
在他看来,赵东来上位也好,别人接手也罢,对他在证法系统的布局,并无本质影响。
他对公安厅的掌控早已根深蒂固,当初用陈海,也是出于同样的考量——可控、听话。
唯一的不同在于,陈海是沙瑞金提的名字。
就因为这一点微妙的差别,结局截然相反。
正因如此,祁同伟才更显从容。
他并不急于彰显功劳,反而笑着转移了话题:
“东来啊,有件事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这次你履新,达康书籍那边是什么态度?
他有没有跟你谈过什么?说来听听。”
这一问,赵东来的笑容顿时凝住了。
在祁同伟面前,他向来避谈李达康。
可谁都明白,他能走到今天,李达康出力不小。
当年在京州,若不是李达康力挺,他一个普通干部哪有机会执掌市局?
正是靠着那一波提拔,他才进入更高视野,最终被祁同伟看中,纳入麾下培养。
后来李达康私下跟他聊过常委会上的风向,他也清楚其中利害,明白李达康对祁同伟的态度并不简单。
如今祁同伟突然提起,无疑是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两位重量级人物明里暗里的较量,他夹在中间,进退维谷。
官场上最怕的就是这种局面——
帮你的人和你要效忠的人,彼此不对付。
往前一步是背叛,退后一步是辜负。
可这就是现实。
人在仕途,不可能永远左右逢源。
每一个贵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对手,而你终将面临选择。
这一刻,赵东来脸上那份得意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挣扎。
堂堂一个身材魁梧的公安干部,此刻竟露出几分犹豫与忐忑。
难得,却也真实。
祁同伟却不急,依旧含笑望着他,那眼神温和,却带着无形的压力。
这不是简单的闲聊,而是一次无声的试探——
你能交出多少真心,我就给你多少信任。
良久,赵东来终于开口,语气低沉:
“达康书籍……没多说什么,只叮嘱我要全力配合工作。”
赵东来这话一出口,连自己都觉得底气不足。
毕竟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说什么话都显得有些苍白。
他的这个位子,说到底还是祁同伟抬一手才坐上的。
他要是不识相、不懂分寸,岂不是自找难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