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兵攻城受挫后,乐毅在阵前重整兵马,将剩余的十五万大军分为三队,一队继续架云梯攻城,一队推着改良后的冲车——车轮裹了铁皮、车头加了厚木挡板——猛攻东门,
最后一队则操控井阑,集中箭矢压制城头的龙夏军弓弩手。城头上的岳飞见汉兵调整战术,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抬手抽出腰间沥泉枪,枪尖指向城下,对身旁的孟珙与张辽沉声道:“按第二套防御方案来,让他们尝尝‘三层锁城’的厉害。”
话音刚落,孟珙便挥动令旗,城头瞬间响起一阵“哗啦啦”的机括声。只见东门两侧的女墙后,突然升起二十座半人高的“弩楼”——这是孟珙结合守城经验改良的“连弩床”,每张床能同时射出五支带倒钩的铁箭,箭杆上还系着粗麻绳。
“放弩!”随着孟珙一声令下,两百支铁箭如密集的铁雨般射向汉兵的冲车队,箭头穿透冲车的铁皮挡板,倒钩死死勾住木板,麻绳瞬间被城头的士兵拉紧。
十辆冲车顿时被拽得动弹不得,车旁的汉兵想砍断麻绳,却被城头上的长枪手探出身子,长枪直刺,接连倒下十余人。
与此同时,岳飞亲自走到瓮城上方的箭楼里,这里架设着三座“抛石机”——并非寻常的巨石抛射,而是孟珙特意烧制的“陶土火弹”,
陶壳里塞满了浸过油脂的麻布与硫磺。岳飞抬手拍了拍火弹,对操控抛石机的士兵道:“瞄准汉兵的云梯集群,待他们爬到一半再放。”士兵们齐声应诺,转动绞盘将火弹升至高处。
此时城下的汉兵已将三十余架云梯架上城墙,士兵们踩着梯阶向上攀爬,有的已快摸到城头的城墙。“放!”岳飞一声令下,三枚火弹呼啸着飞向云梯群,“嘭”的一声砸在最前排的云梯上,陶壳碎裂,
油脂与硫磺瞬间燃起熊熊大火,火舌顺着云梯向上蔓延,攀爬的汉兵惨叫着从梯上坠落,有的身上带着火滚进城下的陷坑,被坑底的尖木刺穿,瞬间没了声息。
这还只是“三层锁城”的第一层。汉兵的冲车被连弩床牵制、云梯被火弹烧毁后,乐毅急令井阑队集中箭矢射击抛石机,试图摧毁这处威胁最大的防御器械。可没等汉兵的箭雨抵达城头,
岳飞便挥动沥泉枪,指向城根下的暗沟——那是他早在半月前就命人挖掘的“伏火沟”,沟宽三尺、深五尺,沟底铺着干草与火硝,沟口用薄木板与泥土伪装,正好藏在汉兵冲车与城墙之间的死角里。
“点火!”随着岳飞的指令,一名士兵将点燃的火把顺着城头的暗孔投下,只听“轰”的一声,伏火沟里的火硝与干草瞬间爆燃,火焰顺着沟道蔓延开来,形成一道丈高的火墙,
将汉兵的后续部队与攻城前线彻底隔开。火墙旁的汉兵要么被烧伤,要么被浓烟呛得后退,原本密集的攻城阵形顿时乱作一团。
乐毅见状,咬牙下令让赵云率领五千精锐“死士”,身披双重铠甲,手持短刀与盾牌,从火墙的缝隙中冲过去,试图强行突破瓮城。可这正中岳飞下怀——瓮城本就是他设下的“杀局”。
当赵云带着两千死士冲进瓮城时,城门后的孙天龙与霸下突然挥动巨斧,斩断了吊桥的绳索,瓮城的前门瞬间落下千斤闸门,将后续的汉兵挡在城外。
紧接着,瓮城两侧的城墙上突然降下数十道铁网,将赵云的死士困在中间,城头上的金烈与杨继周率领刀盾手探出身子,手中的长刀顺着铁网缝隙向下砍去,汉兵被铁网困住无法躲闪,惨叫声此起彼伏。
赵云挥舞龙胆亮银枪,挑断了两道铁网,想带着残兵冲出去,却见瓮城的后门也缓缓落下闸门——岳飞早已命人在后门内侧堆了三层沙袋,袋上还插满了尖竹,根本无法突破。
“赵将军,束手就擒吧!”城头上的岳飞看着瓮城中的赵云,声音沉稳。赵云抬头怒视,银枪指向岳飞:“岳元帅好手段,可我汉兵宁死不降!”说罢便要率军死战,可就在这时,
城外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杨再兴率领的三千骑兵绕到了汉兵的后方,正突袭乐毅的中军帐。
乐毅见状,只得下令鸣金收兵,放弃救援瓮城的赵云。岳飞见汉兵撤退,并未下令追击,而是让人打开瓮城的侧门,对赵云道:“你若愿降,我可保你部下性命;若不愿,便带着残兵走吧——我岳飞不杀被俘之将。”
赵云望着身边仅剩的数百残兵,沉默片刻,最终拱手道:“岳元帅仁义,今日之恩,赵云记下了。”说罢便带着残兵退出了瓮城,向汉营方向退去。
待汉兵彻底退到一箭之外,岳飞才走下城头,来到城墙根部的“检修道”——这里是他防御体系的“最后一层”,也是最隐蔽的一层。检修道藏在城墙内侧,每隔十步有一个暗门,通向城墙内部的“储粮洞”与“伤兵帐”,
洞内不仅储备了足够三万士兵吃十日的干粮与饮水,还设有“滚轴传信管”,能将城头的命令瞬间传到北门、南门的守军手中。更关键的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