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域的秋风裹挟着水汽,掠过荆州襄阳城外一百五十里的旷野。
朱元璋势力的二十七万大军在此安营扎寨,营盘连绵数十里,
黑色“明”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与襄阳城头飘扬的“杨”字玄色大旗遥遥相对。帐内,
朱元璋端坐主位,徐达、孙武两位元帅分列左右,郭子仪、苏烈、朱棣三位副帅按剑而立,
韩世忠率领周瑜、陆逊、朱八戒、张定边等水军将领躬身候命,帐下玄天邪帝、陆压、黄飞虎等二十余员大将盔明甲亮,
周不疑、姚广孝、邓禹等七位军师手持舆图,正低声商议破城之策——襄阳城内,
杨滔势力的李牧元帅率二十万大军死守,谢安为副帅辅佐,宇文成都、应龙等十二员猛将扼守四门,
周辉、于谦、杜预三位军师坐镇中枢,蒯良、李舜臣治理内政,郑和则领九万水军退守武关,
凭汉江天险构筑防线,城防经数月修缮,早已是易守难攻之地。
姚广孝率先上前,指尖点在舆图上襄阳城西的万山:“主公,襄阳城西万山临江,是其水军补给的关键通道,
郑和虽退守武关,但每日仍有船队沿汉江运送粮草至城内。某愿与文种、周不疑二位先生设下连环计,
先断其粮道,再诱敌出城,一举破城。”文种接着道:“可令韩世忠都督率六万水军,伪装成杨滔麾下的粮船,
趁夜靠近万山码头,夺下码头后,再派陆压、黄飞虎二位将军领兵两万,扼守汉江上游,阻断其粮草运输。”
周不疑补充道:“同时令徐达元帅率五万步卒,在襄阳城南的岘山设伏,再让朱棣副帅带三万骑兵,
每日在襄阳城东门外挑衅,引诱城内守军出战,待其主力出城,伏兵便从岘山杀出,截断其退路。”
朱元璋颔首,沉声道:“就依三位先生之计,明日便依计行事,务必一举拿下襄阳!”
次日天未亮,韩世忠便率领六万水军,将战船伪装成杨滔势力的粮船,船帆上挂着“郑”字小旗,缓缓朝着万山码头驶去。码头守将杨正武,
正率领水军士兵查验过往船只,见来船是“自家粮船”,便未多加防备,只令士兵上前接引。待战船靠近码头,
韩世忠突然抽出腰间长刀,大喝一声:“杀!”船上的水军士兵瞬间撕下伪装,露出“明”字战旗,手持刀枪朝着码头冲去。
杨正武大惊失色,急忙提戟迎战,却被早有准备的张定边拦住。张定边手持长枪,直刺杨正武胸口,
杨正武仓促举戟格挡,“铛”的一声巨响,双臂发麻,胯下狮子花战马也踉跄后退两步。
“贼将休走!”张定边催马挺枪,再次刺向杨正武,枪尖如流星般迅猛。杨正武稳住心神,双翅玲珑戟舞得密不透风,
两人在码头你来我往,斗了二十余回合。杨正武虽勇猛,但张定边常年在水上作战,枪法中带着一股水势的灵动,
渐渐占据上风。就在这时,朱八戒提着九齿钉耙,从侧面杀来,大喝:“杨正武,你已无路可退,
还不束手就擒!”杨正武腹背受敌,慌乱中被张定边一枪挑中肩头,鲜血瞬间染红铠甲,只得拔马而逃,
朝着武关方向退去。韩世忠趁机率领水军占领万山码头,
随后令陆压、黄飞虎领兵两万,驻守汉江上游,阻断襄阳城的粮草运输。
与此同时,朱棣率领三万骑兵,来到襄阳城东门外,骑兵们手持马鞭,不断敲打马鞍,高声辱骂:“城内的杨滔小儿,有种便出城一战,躲在城里当缩头乌龟,算什么英雄!”
城门楼上的宇文成都听得怒火中烧,他手持凤翅鎏金镗,转身对李牧道:“元帅,朱棣这竖子欺人太甚,末将愿率三万大军,出城教训他一番!”
李牧皱眉,看向谢安与三位军师:“诸位先生,此事如何看待?”杜预摇头道:“朱棣突然前来挑衅,恐有埋伏,不可贸然出城。”
周辉也道:“我军粮草全靠汉江运输,昨夜万山码头方向有异动,需先探明情况,再做打算。”
宇文成都却不耐烦道:“不过是些小伎俩,末将只需半日,便能击溃朱棣的骑兵,生擒那竖子!”
谢安见宇文成都态度坚决,便劝道:“既然成都将军有把握,便令你率三万大军出城,务必速战速决,若遇埋伏,即刻撤军。”
宇文成都领命,率领三万大军打开东门,朝着朱棣的骑兵冲去。朱棣见宇文成都出城,心中大喜,假意惊慌,率领骑兵转身就跑。
宇文成都不知是计,率军在后紧追不舍,一路追到岘山脚下。就在这时,山上突然响起一阵鼓声,
徐达率领五万步卒从山上冲下,滚石、檑木如雨点般落下,杨滔军的士兵纷纷中石倒地。“不好,有埋伏!”
宇文成都大惊,急忙下令撤军,却发现退路已被朱棣的骑兵截断。
“宇文成都,今日便是你的死期!”徐达手持长枪,率领步卒杀向宇文成都。宇文成都怒喝一声,凤翅鎏金镗横扫而出,将冲在最前面的几名士兵挑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