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李世民亲率四十万大军剑指倭国,副帅李靖随军出征。麾下李元霸、秦叔宝、尉迟恭等猛将如云,徐茂公、李耳等谋士如雨,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抵彦根城外一百五十里。
唐军扎下连绵营寨,李世民召集众将谋士议事。帐中,李靖展开地图,沉声道:“彦根城乃倭国重镇,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倭皇朱瞻基亲率十三万大军驻守,不容小觑。”李世民目光如炬,扫视众人:“朕既亲征,定要踏平此城!众卿有何良策?”
徐茂公上前一步:“陛下,倭军虽兵力少于我军,但据城死守,强攻必损兵折将。可先断其粮草,困敌于城,再寻机破之。”李耳却摇头道:“倭军粮草储备充足,若久围不下,恐生变数。不如先以精锐试探,摸清敌军虚实,再行决战。”
李世民微微颔首:“二卿所言皆有道理。朕意先派一队人马前去挑战,试探敌军,同时派人侦查其粮草运输路线。”说罢,他看向李元霸、秦叔宝等人,“谁愿领兵前去叫阵?”
李元霸手持擂鼓瓮金锤,跨前一步,声如洪钟:“末将愿往!定叫倭军闻风丧胆!”李世民点头应允,命他率一万精兵前往彦根城挑战。
次日清晨,李元霸率军抵达彦根城下,金锤一挥,大声叫骂:“倭军鼠辈,速速出城受死!”城上顿时鼓声大作,倭皇朱瞻基亲临城头,身后跟着王大锤、雅典娜等将领。朱瞻基冷笑道:“大唐小儿,休得猖狂!今日便让你有来无回!”
话音未落,王大锤手提紫金龙虎锤,率三千骑兵出城迎战。李元霸见敌将出城,怒目圆睁,双腿一夹胯下战马,如离弦之箭般冲上前去。两骑相交,金锤与紫金龙虎锤相撞,火星四溅,巨大的冲击力震得两匹战马连连后退。
李元霸力大无穷,第二回合,他大喝一声,手中擂鼓瓮金锤如泰山压顶般砸下。王大锤奋力举锤格挡,只听“咔嚓”一声,紫金龙虎锤竟被砸出一道裂痕,王大锤虎口震裂,鲜血直流,险些跌落马下。他拨转马头,仓皇逃回城中。
李元霸乘胜追击,唐军士气大振,呐喊着向前冲去。城上倭军见状,万箭齐发,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唐军。李元霸舞动双锤,将射来的箭矢纷纷砸落,但唐军士兵却不断有人中箭倒地。
就在此时,雅典娜手持长矛,率两千步兵冲出城门,直扑唐军侧翼。秦叔宝见势,立即挺枪率领两千骑兵迎击。秦叔宝一枪刺出,快如闪电,雅典娜侧身避开,长矛横扫,与秦叔宝的长枪相撞。两人你来我往,大战数十回合,难分胜负。
尉迟恭见状,舞动双鞭,拍马赶来助战。睚眦也挥舞着双锤,加入战团。倭军这边,东君焱妃持枪杀出,与四人混战在一起。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大地。
李世民在远处观战,见战况胶着,立即命裴元庆、罗士信率五千骑兵从后方包抄。裴元庆双锤舞动,如狂风暴雨般冲入敌阵,所到之处,倭军士兵纷纷倒下。罗士信长枪横扫,枪尖寒光闪烁,挑翻一个又一个敌人。
倭军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向后撤退。朱瞻基在城头上心急如焚,忙命人敲响收兵锣。倭军如潮水般退回城中,紧闭城门。唐军乘胜追击,直抵城下,但城上倭军防守严密,唐军一时难以攻城。
此役,唐军虽未攻下彦根城,但重创了倭军士气。李世民下令收兵回营,与众将谋士商议下一步计划。李靖分析道:“今日一战,我军虽胜,但倭军凭借城墙之利,防守严密。若要破城,需另寻他法。”
徐茂公沉思片刻:“臣听闻彦根城西北方有一条隐秘小道,可通城内。若能派一支奇兵从此道潜入,里应外合,或许可破城。”李世民闻言大喜,立即命李峰、项瑜率五千精兵,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寻找那条隐秘小道。
与此同时,朱瞻基在城中与众将商议对策。冯道进言道:“陛下,唐军势大,不可硬拼。我军应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同时,加强城防,防止唐军偷袭。”朱瞻基点头称是,命人加固城墙,增设防御工事。
几日后,李峰、项瑜终于找到了那条隐秘小道。深夜,他们率领五千精兵,悄悄向彦根城摸去。然而,他们的行动却被倭军的巡逻兵发现。巡逻兵立即发出警报,城上倭军顿时戒备起来。
朱瞻基得知唐军偷袭,冷笑一声:“来得正好!就让唐军有来无回!”他命人在小道上设下埋伏,准备将唐军一网打尽。
李峰、项瑜率部进入小道后,突然四周火把通明,倭军伏兵四起。箭矢、石块如雨点般落下,唐军顿时陷入混乱。项瑜大声喊道:“弟兄们,不要慌乱,随我杀出去!”说罢,他手持霸王枪,奋勇向前,枪挑剑劈,连杀数名倭军。
李峰挥舞着苍天青龙戟,紧随其后,左冲右突,将靠近的倭军纷纷击退。但倭军人数众多,唐军伤亡惨重。就在这危急时刻,李世民得知消息,立即命李元霸、秦叔宝等将领率大军前来支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