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那句“这个责,我追定了!”让县长李宏伟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李宏伟脸上的肌肉抽动了几下,眼神里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再说什么,但看到林杰那双毫无妥协余地的眼睛,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消息迅速传遍了云岩县小小的官场。
“省里来的林主任油盐不进啊!”
“连李县长亲自说情都没用?”
“听说他直接怼回去了,说韩副省长的亲戚也一样处理!”
“这下捅马蜂窝了……”
“真是个硬骨头……”
各种议论声纷纷传来,林杰没有时间在意这些。
他召集省里来的监督和调查人员,以及王鑫等人,开了个短会。
林杰开门见山说:“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压力很大。但是,压力再大,原则不能退,底线不能破!云岩县一中疫情,暴露的是基层管理混乱、责任缺失,甚至可能存在的渎职问题!尤其是瞒报行为,性质极其恶劣!如果不严肃处理,就是对数百名学生健康的不负责,就是对党纪国法的亵渎!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顶住一切干扰,把事实查清楚,把证据做扎实!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厘清每一个环节的责任!”
他具体部署:“李局,你带监督局的人,继续深挖教育局和学校在水源日常管理、定期检测方面的责任,查清制度漏洞和具体执行人的问题。同时,固定他们试图推诿扯皮、干扰调查的证据!”
“王鑫,你配合冯教授那边,把水源污染的详细技术报告做出来,要经得起任何质疑和推敲!同时,走访学生和家长,收集他们对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之前是否反映过饮用水有问题。”
“其他人,分头收集整理县政府、县卫健委在疫情初期接到报告后的处理流程记录,以及他们做出‘内部处理’决定的会议纪要、批示或者通话记录!哪怕只有蛛丝马迹,也不能放过!”
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省里来的团队看到林杰态度如此坚决,也都提振了精神,纷纷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调查,果然遇到了更大的阻力。
县教育局那边,局长张海山直接称病请假,躲了起来,拒绝再接受谈话。
负责具体工作的科室人员,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就拿出厚厚的、格式规范的文件,证明他们“该做的都做了”,把责任推给学校“执行不到位”和卫生部门“监管不力”。
县一中校长更是成了惊弓之鸟,说话颠三倒四,一会儿承认管理有疏忽,一会儿又说是教育局拨款不足,导致无法对老旧的水井设施进行彻底改造。
县政府和县卫健委这边,关于最初决定“内部处理”的细节,所有人都讳莫如深。
相关的电话记录“恰好”那段时间通讯基站故障无法查询,可能的会议也只是“口头碰头”,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
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拼命擦拭着过去的痕迹,试图将责任模糊化、分散化。
然而,林杰带领的团队并没有气馁。
他们像梳子一样,细细梳理着每一个环节。
王鑫那边有了突破。他在走访学生家长时,有几个家长反映,大概在半年前,就有学生抱怨过学校开水有异味,但向学校反映后不了了之。
王鑫设法找到了当时学生在校内社交平台上的相关吐槽截图,虽然模糊,但成为了一个佐证。
监督局的李副局长则从教育局一大堆看似完美的文件里,发现了一个细节:近三年来,教育局对县一中的多次安全检查记录中,关于“饮用水安全”这一项的检查结果,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符合要求”,检查人签字栏时常是同一个笔迹代签,而负责学校后勤管理的副校长,证实教育局检查人员有时甚至只是到学校转一圈,连水房都没进去。
冯教授的最终检测报告也出来了,明确指出水源井附近存在化粪池渗漏的嫌疑,且井房管理存在严重漏洞,缺乏必要的防护和定期清洗消毒记录。
这些零散的证据,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事件背后管理长期缺位、责任层层空转的真相。
三天后,林杰再次主持召开会议,这次参加的是省卫健委前线指挥部核心成员。
他将所有收集到的证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现在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林杰指着白板上梳理出来的责任链条,“县教育局,作为主管部门,对学校饮用水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但其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局长张海山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县一中,作为主体责任单位,水源井日常管理维护严重缺失,对之前学生反映的水质问题置若罔闻,校长和分管后勤的副校长负有直接责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