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在前线指挥部主持召开了第一次追责问责的专题会议。
与会者除了省里来的相关人员,还有云岩县县长李宏伟、分管文教卫的副县长赵卫国、县卫健委主任刘能、县教育局局长张海山等人。
林杰直接将疾控中心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摔在桌子上,对在场的每一位县级领导说:
“事实很清楚,县一中群体性腹泻疫情,直接原因是学校自备水源井受到严重粪便污染!这是一起典型的、严重的校园公共卫生安全责任事件!现在,我们需要搞清楚几个问题:第一,水源是如何被污染的?是偶然事件还是长期管理漏洞?第二,疫情发生后,为何迟报、瞒报?是谁做出的决定?第三,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这起事件中,分别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他的问题直指核心,毫不留情。
县长李宏伟首先表态,语气沉痛:“林主任,发生这样的事情,作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我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我向省委省政府、向全体受害学生和家长诚恳道歉!我们一定积极配合调查,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
他的话听起来态度端正,但更像是程式化的检讨,把个人责任模糊地纳入“领导责任”这个筐里。
副县长赵卫国和卫健委主任刘能则低着头,脸色惨白。
水源安全和疫情报告,正是他们分管和主抓的领域,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直接责任。
教育局局长张海山,一个五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看起来有些书卷气的男人,此刻也是坐立不安。
学校的安全管理,教育局是主管部门。
“张局长,”林杰的目光定格在张海山身上,“县一中的水源井日常管理、定期检测是由哪个部门负责?教育局有没有相关的制度和检查记录?”
张海山推了推眼镜,声音有些发干:“林主任,学校后勤这一块,主要是学校自己在管理,教育局定期会组织安全检查,但……但主要侧重于消防、校舍安全方面,水源检测……这一块,通常是由卫生部门牵头……”
他开始下意识地将责任往卫生部门推。
“张局长!”县卫健委刘能立刻急了,抬起头反驳,“水源检测我们是有要求的!但日常管理维护的主体责任在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你们教育局的定期检查难道不包括饮用水安全吗?每次检查流于形式,盖章了事,现在出事了就想撇清关系?”
两人当着省里领导的面,竟然互相指责起来。
林杰冷眼看着这一幕,心中了然。
这就是基层官场常见的“扯皮”现象,一出事,首先想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划分责任,保全自己。
“够了!”林杰喝止了他们的争吵,“现在不是争论该谁负责的时候!事实是,水源污染了,疫情发生了,而且被瞒报了!你们每一个相关部门,都脱不了干系!”
他转向随行的省卫健委综合监督局副局长:“李局,你带人,立刻分别与县教育局、卫健委、一中负责人谈话,固定证据,查清管理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以及瞒报决策的形成过程!”
“是,林主任!”李副局长领命,立刻带着监督局的人开始分头行动。
会议不欢而散。
县长李宏伟等人垂头丧气地离开。
会后,林杰把王鑫叫到一边,低声吩咐:“你私下找县里的一些老同志,或者消息灵通的人打听一下,这个教育局长张海山,有什么背景没有?我看他刚才推卸责任的样子,不像是单纯的害怕,更像是有恃无恐。”
王鑫会意,点点头:“明白,林哥,我这就去。”
调查在艰难中推进。阻力比预想的还要大。
负责与教育局谈话的李副局长回来汇报,语气无奈:“林主任,教育局那边一口咬定他们每年都下发安全检查通知,有文件为证,但问到具体到一中的检查是否发现了水源井管理的隐患,他们就含糊其辞,说是学校隐瞒不报。那个张海山,滑不留手,说话滴水不漏,把所有责任都往下面推。”
负责调查瞒报过程的另一组人也汇报,副县长赵卫国和卫健委主任刘能承认最初想“内部处理”,但把做出这个决定的动机归结为“担心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稳定”,绝口不提任何个人责任,更不承认有人授意。
仿佛有一张无形的网,罩在真相上面,让你能看到轮廓,却难以触及核心。
下午,县长李宏伟单独来到林杰的临时办公室。
“林主任,忙了一天,辛苦了。”李宏伟脸上堆着笑容,亲自给林杰倒了杯水,“关于追责的问题,我们县里班子内部也进行了深刻反思。你看,这次事件,主要暴露的是我们基层在执行层面、操作层面的问题。赵卫国同志和刘能同志,认识到了错误,态度是诚恳的。张海山同志呢,平时工作也是勤勤恳恳……是不是……可以考虑在问责的时候,酌情处理,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毕竟,培养一个干部也不容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