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妃齐若兰伏诛,镇北侯府这棵盘根错节的参天大树被连根拔起,其在朝堂的党羽或被清算,或作鸟兽散,其在后宫的残余势力,自然也难逃覆灭之运。
代理六宫事务的庄妃蔡文和,此刻展现出了与平日温和持重截然不同的雷厉风行。
她协同内务府总管与慎刑司掌印太监,以雷霆万钧之势,对后宫进行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清查。
一时间,宫中风声鹤唳。
凡昔日与景仁宫往来过密、收受过贤妃及其心腹赏赐恩惠、或有传递消息、行方便之嫌的太监宫女,无论职位高低,皆被逐一筛查出来。
罪证确凿、情节严重者,如几位曾为贤妃耳目、传递过“毒衣”相关消息的管事太监和掌事宫女,直接被拖至慎刑司杖毙,以儆效尤;
情节稍轻者,或被革去职司,驱逐出宫,永不许再入;
或被贬入辛者库、浣衣局等苦役之处,劳作至死。
这场席卷整个后宫的肃清风暴,持续了半月之久,牵连者达百人之众,真可谓刮骨疗毒,彻底涤荡了贤妃经营多年留下的污浊暗流。
经此一役,后宫风气为之一清,往日那些蠢蠢欲动的心思被彻底震慑,再无人敢轻易兴风作浪,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清明景象。
与此同时,牛痘接种法的推行,在扫除了最大的障碍后,进展更为迅猛。
后宫之中,在庄妃的稳妥安排与丽妃的榜样带动下,除了极个别仍在观望的高位妃嫔(如德妃、惠嫔),其余人等几乎已全员接种,且皆安然无恙。
而在宫外,京城乃至周边州县,太医院设立的官办接种点前,每日都排起了长龙。
从最初的疑虑观望,到如今的踊跃接受,百姓们亲眼见证了邻居、亲友接种后不仅无事,家中孩童更似得了一道护身符,再无天花之忧。
各地呈报的奏章也如雪片般飞来,无不显示在推行牛痘接种的地区,天花发病率呈断崖式下降,以往令地方官闻之色变的疫情奏报几乎绝迹。
一场由**(贤妃兄长散播时疫)引燃、可能席卷全国的时疫危机,一场延续千年、夺命无数的天花噩梦,竟在短短数月内,被成功化解于无形!
此等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万民感念皇帝英明神武,体恤民瘼,勇于尝新。
而更令百姓津津乐道、感恩戴德的,是那位提出此旷世奇法的瑾妃苏晚棠。
民间皆传其乃天女下凡,菩萨转世,专为解救万民疾苦而来,称其为“救苦救难的活菩萨”,甚至有不少百姓在家中为她立起了长生牌位,日夜焚香祷告,祈愿这位“神医娘娘”福寿安康。
朝堂之上,曾经那些引经据典、激烈反对的保守派大臣,在铁一般的事实和汹涌的民意面前,早已偃旗息鼓,心服口服。
每一次朝会,提及牛痘推行之成效,满殿皆是称颂之声,再无半分杂音。
内忧外患俱平,功绩昭昭,皇帝萧景珩龙心大悦,决定在这样一个万象更新、人心振奋的时刻,论功行赏,以彰功绩,以励后来。
这一日的大朝会,气氛格外庄重热烈。百官身着朝服,肃立殿中,静候圣音。
萧景珩端坐于九龙金漆宝座之上,目光扫过殿内济济群臣,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传遍每一个角落:
“众卿皆知,近日我朝有两件大喜之事。一为肃清宫闱,铲除奸佞,还六宫以清净;二为牛痘之功,普惠万民,解苍生于倒悬。此皆赖上下同心,群策群力之功。然,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乃朝廷法度。今日,朕便要重重嘉奖此番立下不世之功的功臣!”
他略微停顿,目光转向文官队列中神色恬静的苏晚棠之父,苏明远,继而朗声道:
“瑾妃苏氏,”他的声音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与柔情,“秉性聪慧,敏睿天成,更难得心系社稷,泽被苍生。于宫闱之中,屡次明察秋毫,化解危机,抚育朕之皇嗣,功在皇家;于天下万民,献牛痘奇法,活人无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乃上天赐予朕、赐予我大乾之瑰宝!朕心甚慰,特此嘉奖!”
随着皇帝的话音落下,早有准备的司礼太监开始高声宣读长长的赏赐清单:
“赐,瑾妃苏氏,黄金一万两!东海夜明珠一斛!顶级江南云锦一百匹!翡翠头面十套,赤金镶嵌红蓝宝石首饰各二十件,名家字画古玩五十件……特许其母,诰命一品夫人苏柳氏,可随时递牌子入宫探望,享妃母仪制!”
这份赏赐之厚重,远超常规,尤其是特许其母随时入宫探望并享妃母仪制,更是天大的恩宠,几乎等同于承认了苏家外戚的尊荣地位。
然而,此刻满朝文武,无一人觉得不妥,反而觉得理应如此。
毕竟,瑾妃之功,确非寻常金银可以衡量。
赏赐清单宣读完毕,殿内一片寂静。
萧景珩环视众人,知道时机已然成熟。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愈发庄重肃穆:
“然,金银珠玉,不过俗物,难表朕心之万一,亦难酬瑾妃之功绩于万一。瑾妃苏氏,德行贤淑,功勋卓着,深孚众望。朕思之,妃位已不足以显其尊荣。故,朕决议,晋封瑾妃苏氏为——皇贵妃!赐号不变,是为‘瑾皇贵妃’!位同副后,协理六宫,钦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