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刺破达累斯萨拉姆的薄雾,Kariakoo 市场就已经醒了。皮卡车刚拐进市场外围的小巷,李朴就被扑面而来的喧嚣裹住 —— 人力三轮车 “叮铃铃” 地穿梭在人群里,商贩们用斯瓦西里语扯着嗓子吆喝,染着亮黄色的布料从店铺里垂出来,在风里晃成一片流动的色块。空气里混着咖喱粉的辛辣、廉价香水的甜腻,还有汗水蒸发后的咸味,和 Palm Beach 公寓区的清新海风截然不同,却透着一股鲜活的市井气。
“小心点,这里人多,小偷也多。” 约翰把车停在路边,特意帮李朴把帆布包的拉链拉到最顶端,“之前有个中国人在这里被偷了钱包,追了三条街都没追上。”
李朴点点头,把手机往内兜又塞了塞,跟着约翰往市场深处走。脚下的路坑坑洼洼,时不时能踩到烂掉的香蕉皮或废纸,他得一边留意脚下,一边躲开扛着布料的搬运工。走了大概十分钟,他看到一家挂着 “穆罕默德布料店” 招牌的小店,门口摆着几台老式电风扇,转得 “嗡嗡” 响 —— 这是他今天要走访的第一家用户。
“Habari,穆罕默德!” 李朴隔着人群喊了一声。店里正在整理布料的中年男人抬起头,看到他立刻笑着迎出来,手里还拿着一卷蓝色的布料:“李!你怎么来了?快进来,里面凉快!”
走进店里,一股凉意瞬间裹住李朴 —— 墙角的空调正呼呼吹着冷风,比外面低了至少五六度。几个正在选布料的黑人顾客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捧着冰镇汽水,显然是因为店里凉快才多停留了一会儿。
“你这空调太管用了!” 穆罕默德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空调说,“之前用风扇,顾客坐一会儿就嫌热走了;现在有了空调,他们能在这儿选一个小时,我的生意都好了不少!”
李朴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制冷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噪音?”
“制冷快得很!早上开门开空调,十分钟就凉了。噪音也小,顾客说话都听得清。” 穆罕默德说着,还特意把李朴拉到空调旁边,“你听,几乎没声音吧?”
李朴凑近听了听,只有轻微的送风声,确实比他之前见过的老式空调安静不少。他又问了售后和使用成本,穆罕默德都笑着点头:“上次我不小心按错了模式,给你们打了电话,维修师傅下午就来了,还没要钱。电费也比我想的便宜,一个月才多花两万先令,值了!”
从穆罕默德的店出来,李朴又走访了两家小店 —— 一家卖童装,一家卖鞋。店主们的反馈都差不多,无非是 “凉快”“顾客愿意多待”“电费不贵”,偶尔有人提 “希望遥控器能再简单点”,李朴都认真记在笔记本上,承诺会反馈给公司。
走到市场中段时,李朴突然看到一家挂着 “晓光服装批发” 招牌的店,门口摆着几摞打包好的纸箱,上面印着中文 —— 这是家华人开的店。他心里一动,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在非洲待了这么久,除了张田、刘景和小明他们,他很少在市场里看到华人,更别说开批发店的了。
“要不要进去看看?说不定也是咱们的用户。” 约翰在旁边说。李朴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衬衫,朝着店里走去。
店里比他想象的大,左右两边都摆着货架,上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服装,从便宜的 T 恤到稍微高档的连衣裙都有。一个穿着灰色 T 恤、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正坐在柜台后算账,手指在计算器上飞快地按动,听到脚步声抬头看了一眼 —— 看到李朴的瞬间,他愣了一下,随即用中文问道:“你也是中国人?”
“是啊!我叫李朴,是卖空调的,过来走访用户。” 李朴赶紧回答,心里涌起一股亲切感。
男人放下计算器,站起身:“我叫李晓光,来达市五年了。你卖的什么牌子空调?我店里也有一台,不知道是不是你的。”
李朴跟着他走到店铺最里面,看到一台熟悉的空调 —— 正是他们公司代理的品牌!他心里一喜:“就是我们的品牌!您用着怎么样?”
“还不错,制冷挺快的,就是有时候会有点噪音。” 李晓光说着,给李朴倒了杯凉白开,“坐吧,难得在这儿遇到同胞,聊会儿。”
李朴坐在小凳子上,喝了口凉白开,瞬间缓解了身上的燥热。他打量着李晓光 —— 看起来四十岁左右,头发里掺了几根白丝,眼角有明显的细纹,双手粗糙,指关节上还有几个老茧,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的人。
“您在这儿开批发店,生意应该不错吧?” 李朴随口问道。
李晓光苦笑了一下,拿起桌上的烟盒,抽出一根点燃,烟雾在空调风里散开:“还行吧,混口饭吃。这边批发利润薄,还得跟当地的税务局、市场管理处打交道,麻烦得很。”
他顿了顿,看了看李朴年轻的脸,突然叹了口气:“你刚来非洲没多久吧?看着还挺单纯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