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破译带来的兴奋如同星火,迅速在四人心头燎原。坐标范围与能量异常点的确认,将一个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可能性,从尘封的记录中拽到了现实面前。然而,要将这个可能性转化为实际的探索行动,他们需要官方许可,需要资源,更需要一个能让他们合法离开学院、前往那片未勘定星域的名义。
经过一夜短暂的休整,压抑着内心的激动与忐忑,四人聚集在基石工坊,开始起草那份至关重要的探索任务申请书。
“理由必须充分,但也不能过于惊世骇俗,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或……觊觎。”莉莉执笔,字斟句酌。她最终将探索目的定为“基于‘星瞳’古代观测站新破译数据,对特定坐标区域的未知能量现象进行实地验证与基础数据采集”。这个表述既点明了来源的权威性(古代观测站),又模糊了“不稳定位面裂隙”这个最核心也最敏感的信息,将其归于相对中性的“未知能量现象”。
莱恩负责提供技术论证部分。他详细阐述了从观测站数据中解析出的能量异常特征,引用了多位权威位面学者关于非标准能量签名研究价值的论述,并着重强调此次探索对于拓展帝国现有位面认知图谱、验证古代观测技术准确性的潜在学术意义。他小心翼翼地避开了任何可能直接联想到“裂隙”或“异位面入侵”的词汇,将风险控制在“未知环境探索”的范畴。
艾伦则负责拟定安全保障方案。他列出了团队成员构成,强调了莱恩的符文应对能力、莉莉的数据处理与支援、维克多的元素魔法压制以及他自己作为防御核心的职责。他还粗略规划了遭遇不同等级危险(从星际尘暴到可能的低威胁原生生物)时的应对流程与紧急撤退方案。
维克多审视着完成的申请书草案,指尖轻轻敲击桌面。“理由和技术层面没有问题。关键在于风险评级和审核委员会的那帮老古董。”他微微蹙眉,“‘破碎裂痕’与‘沉寂回廊’交界地带,这个坐标一提交,任务被定为‘高风险’是必然的。审核流程会很长,而且很可能被直接驳回。”
“我们必须推动它。”莱恩语气坚定,眼中没有丝毫退缩,“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也是最好的主动出击的机会。”
第二天清晨,学院任务发布厅刚刚开启,莉莉便将那份装帧整齐、附有详细论证附录的申请书,递交到了负责接收高阶探索任务申请的窗口。接待的助教看到申请目的地时,明显愣了一下,抬头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四人小组,才接过卷宗,在上面盖下了一个显眼的红色“高风险待审核”印章。
焦灼的等待,从这一刻开始了。
任务审核委员会由学院内多位资深的位面学、魔法理论、实战技能领域的教授和来自军方观察员组成,流程向来以严谨(或者说拖沓)着称。对于这种涉及未勘定区域的高风险任务,审核更是严格到近乎苛刻。
最初几天,毫无音讯。申请如同石沉大海。
艾伦每天都要跑好几趟任务厅,盯着那块显示审核进度的魔法水幕,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任务编号和状态栏,寻找着属于他们的那一行,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这帮老头子,动作比地精算账还慢!”他忍不住抱怨。
莱恩则尝试直接去找审核委员会中一位以开明着称的位面学教授——他曾旁听过这位教授的课程,并因其对非标准能量结构的开放性思维而印象深刻。他希望能当面阐述此次探索的学术价值。
然而,他连教授的面都没能见到,只在办公室外被一位神情冷淡的助教拦住,被告知“所有审核意见需经委员会集体决议,教授个人无法给予任何承诺或提前表态”。吃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莱恩只能无奈离开。
莉莉动用她在后勤和文书系统的人脉,试图打听审核进程的内幕消息。反馈回来的信息琐碎而令人沮丧:委员会内部对此争议很大。一部分保守派认为,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古代数据验证”,派遣一支学生团队前往如此危险的区域,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不负责任;仅有少数几位委员对数据本身表现出兴趣,但对其真实性和团队执行能力表示怀疑。
“他们在质疑我们能不能活着回来,甚至怀疑数据的真实性。”莉莉带回消息时,脸色不太好看。
气氛变得有些压抑。时间一天天过去,距离他们破译坐标已经过去了一周,审核仍然停留在“委员会评议中”。银星商会的阴影并未因他们的专注而散去,那种被窥视的感觉偶尔仍会浮现,提醒着他们潜在的威胁正在逼近。
“不能再等下去了。”维克多终于开口,他海蓝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决断,“常规渠道太慢,我们必须施加一些……额外的推力。”
他动用了海森伯格家族在学院理事会的影响力。这不是一件可以大肆宣扬的事情,操作必须极其隐秘和优雅。维克多没有直接去找最高层的理事,而是通过家族一位与某位实权理事关系密切的远亲,递上了一份措辞严谨的说明。说明中强调了此次探索可能带来的、对海森伯格家族近期投资的某个魔法材料研究项目的潜在助益(这并非完全虚构,维克多巧妙地将能量异常点与几种稀有材料的生成环境联系了起来),并隐晦地提及了团队(尤其是莱恩)在解决“星瞳”观测站危机中展现出的能力与可靠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