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衍生篇?跨洲寻脉 第二十二卷 第五章 双危机突袭,符号倒计时启动
北极冰盖的小规模实验成功后,“四节点能量联动” 计划进入关键准备期 —— 良渚遗址的专家团队连夜提取玉琮能量,准备制作 “玉质能量芯片”;“羲和四号” 探测器调整姿态,将 “符号矩阵的三角星簇箭头” 信号加载到发射系统;嫦娥六号则重新定位月球背面的反射装置,试图减弱环形山边缘的干扰符号。但就在距离 72 小时倒计时还剩 48 消失时,双重危机突然袭来。
“不好!良渚玉琮的能量衰减速度超出预期!” 良渚遗址专家团队的紧急呼叫接入实验室,屏幕上显示着玉琮的能量监测曲线 —— 原本稳定在 80% 的能量储备,在提取过程中突然以每小时 5% 的速度下降,仅半天时间就跌至 55%,且衰减趋势还在加快。“玉琮内部的‘双螺旋符号刻痕’出现‘裂纹’!” 专家的声音带着焦虑,“裂纹沿着刻痕蔓延,像是被某种‘未知能量侵蚀’,我们尝试用日记的玉骨封面贴近修复,却只能暂时延缓,无法阻止!”
莉莉立刻让团队调取良渚遗址的实时影像 —— 画面中,玉琮表面的淡绿色光芒忽明忽暗,双螺旋刻痕的裂纹处泛着 “淡红色微光”,与地核辐射残留的颜色高度相似。“是辐射能量的‘远程侵蚀’!” 陈院士的语气凝重,“地核深处的辐射残留虽然被暂时压制,但仍能通过‘符号能量通道’,远程影响关联的符号载体 —— 玉琮作为中和辐射的核心工具,成了辐射的首要攻击目标!”
更糟糕的消息接踵而至:嫦娥六号团队传来报告,月球背面扇形阵列的干扰符号 “突然增强”,原本只是边缘闪烁的符号群,如今已蔓延到阵列中心,将反光晶体的 “双螺旋刻痕” 部分覆盖,导致能量反射效率从 70% 骤降至 35%。“干扰符号的频率与地核辐射残留的‘流动频率’完全同步!” 李博士快速对比数据,“这不是偶然,是辐射在‘主动破坏’地球符号能量系统的节点,阻止我们完成四向联动!”
就在团队陷入焦虑时,北极冰盖的小队传来新发现:地核结晶岩的 “四向符号矩阵” 中,三角星簇方向的箭头旁,突然浮现出一组 “倒计时符号”—— 符号由 “72 小时的数字符号” 与 “闪烁的红色警示符号” 组成,每过一小时,数字符号就减少一个,红色警示符号的亮度就增加一分。“这是远古先民留下的‘时间警报’!” 林晓盯着符号影像,声音带着急切,“倒计时不仅是提醒我们 72 小时的期限,更像是在警告:一旦超时,符号矩阵会自动‘锁死能量通道’,到时候再想中和辐射,就彻底没机会了!”
“现在的问题是,玉琮能量衰减和月球干扰增强,至少需要 24 小时才能解决,可我们只剩 48 小时,时间根本不够!” 周院士的手指敲击着桌面,“要么放弃四节点联动,改用‘地核 - 良渚’双节点应急方案,但中和成功率会从 80% 降至 30%,风险极高;要么冒险加快进度,同时解决两个危机,可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莉莉翻到《护脉传承人日记》中 “符号矩阵拓片” 的一页,目光停在 “玉琮符号与地核符号叠加” 的简笔画上 —— 简笔画的角落,有一个被忽略的 “微小符号”,像是 “玉琮与月球符号的交叉图案”。“或许我们可以‘跨节点能量互补’!” 她突然开口,“用月球反射装置的‘定向能量’,暂时补充玉琮的能量衰减 —— 日记简笔画的交叉符号,可能就是在提示‘玉琮与月球能量可互通’!”
陈院士立刻展开模拟计算:“如果让嫦娥六号调整反射角度,将月球能量定向传输到良渚玉琮,理论上能抵消玉琮的能量衰减,甚至能修复刻痕的裂纹!但月球的干扰符号还在增强,传输过程中能量会有 30% 的损耗,需要‘羲和四号’在太阳系边缘‘放大信号’,弥补损耗!”
“可‘羲和四号’还在加载三角星簇的信号,同时执行放大任务,会超出探测器的能量负荷!” 李博士提出担忧,“探测器的备用能源只够支撑一项高耗能任务,强行同时运行,可能导致信号发送失败,甚至探测器失控!”
卡洛斯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将‘符号矩阵信号’与‘月球能量放大信号’‘融合传输’!” 他快速在远程系统中绘制方案,“两种信号的频率存在 20% 的重叠区,通过日记的‘符号翻译模块’,能将它们整合成‘单一复合信号’—— 既向三角星簇发送能量支援请求,又能放大月球到良渚的能量传输,一举两得!”
方案确定后,团队立刻分头行动:莉莉带领北极小队,调整地核结晶岩的 “能量引导参数”,确保符号矩阵能接收复合信号;良渚专家团队搭建 “能量接收装置”,准备接收月球传输的能量;陈院士和李博士优化复合信号的参数,避免能量冲突;林晓则负责监测符号矩阵的倒计时,随时反馈时间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