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玉骨:民国盗墓秘闻 > 第3章 地窖秘藏,烽火护宝

玉骨:民国盗墓秘闻 第3章 地窖秘藏,烽火护宝

作者:作者fengn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6:04:56

《玉骨:民国盗墓秘闻》番外?近代护脉 第二章 地窖秘藏,烽火护宝

从苏州张守业手中接过 “护宝日记” 后,林晚秋反复研读其中 1938 年的记载 ——“地窖藏器,昼伏夜修,日寇查抄日紧,需速与陈工联络转运”,结合日记中夹着的一张手绘地窖平面图(标注 “残器藏于北角暗格”),团队判断张老当年修复文物的地窖里,或许还留存着未被发现的 “雅韵镜” 配套残件,以及记录护宝危机的隐秘线索。

在张守业的带领下,众人再次走进苏州张老老宅的东厢房。掀开青石板时,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瓷土气息,地窖四壁的糯米灰浆上,还残留着当年 candle(蜡烛)熏黑的痕迹 —— 张守业指着墙角的一道裂缝说:“爷爷说过,这裂缝后面是暗格,专门藏最紧要的东西。”

沈青崖用小铲小心剔除裂缝处的泥土,一个约两尺见方的暗格逐渐显露。暗格内整齐码放着三个青花瓷盒,最上面的瓷盒盖贴着张老的亲笔封条:“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封,待文脉承续者启”。打开第一个瓷盒,里面是四片宋代汝窑残片,拼合后能看出是 “雅韵镜” 配套祭祀瓷的底座,残片边缘还留着未完成的修复痕迹,瓷片内侧刻着的 “玉骨符号” 与北宋东京城遗址出土的 “雅韵镜” 完全一致。

“这是张老没来得及修复的残件!” 周教授用放大镜观察残片接口,“接口处的漆料还没干透,说明当年他可能因突发情况中断了修复 —— 日记里 1938 年 10 月的记载‘日寇突至,弃修藏器’,应该就是指这件事。”

第二个瓷盒里,藏着一叠泛黄的密信,信纸是用民国时期的毛边纸,字迹因受潮有些模糊,但仍能辨认出是陈默写给张老的联络信。其中一封 1939 年的信写道:“日寇在沪搜捕文物,元青花‘融脉’之器已转移至租界仓库,需你修复的宋瓷残件若无法转运,可暂藏地窖暗格,待风声过后再议。切记,勿让文物落入外敌之手。” 信的末尾,还画着一个简单的 “鱼鸟纹” 标记 —— 正是古蜀文明的标志性符号,与 “雅韵镜” 上的文明传承脉络形成呼应。

“这是护宝人之间的‘文明暗号’!” 林晚秋指着 “鱼鸟纹”,“他们用千年传承的文明符号作为联络标记,既隐蔽又能证明身份,可见护宝工作的缜密与用心。”

第三个瓷盒里的物品,让众人瞬间红了眼眶 —— 里面是一本张老的 “护宝手札”,不是修复记录,而是写给后人的话:“吾修器半生,非为名利,只为让千年文脉不毁于战火。今藏宋瓷残片于此,盼后人能续吾未竟之事,让‘雅韵’之器重见天日,让中华之魂永续。” 手札末尾,贴着一张张老与年幼的张守业的合影,照片背面写着 “1945 年抗战胜利摄,愿吾孙永记护宝之责”。

“原来护宝的责任,早已代代相传。” 张守业抚摸着照片,声音有些哽咽,“爷爷从未对我细说护宝的危险,只说要守护好家里的‘老物件’,现在我才明白,他守护的是整个民族的文脉。”

离开苏州前,团队根据密信线索,联系上海文物部门对陈默提到的 “租界仓库” 旧址进行勘探。在仓库地下三尺处,发现了一个密封的木箱,里面是两件元代青花残片 —— 经比对,正是陈默 1941 年转运的 “融脉镜” 配套青花器的颈部残片,残片上的蒙古文铭文与元大都遗址出土的 “融脉镜” 完全吻合。木箱内还留着一张陈默的字条:“此器为元之瑰宝,吾等虽为凡人,愿以血肉之躯护之,待山河无恙,再归国家。”

夕阳下,团队站在上海 “租界仓库” 旧址前,手中捧着张老的 “护宝手札” 与陈默留下的青花残片,与 “雅韵镜”“融脉镜” 并置。晚风拂过百年老建筑的墙面,仿佛在重现当年护宝人在烽火中穿梭的身影 —— 他们没有考古队员的专业设备,没有官方的保护力量,却用平凡人的坚守,为中华文明筑起了一道 “烽火防线”。

林晚秋看着手中的文物与手札,轻声说道:“沈敬之刻下的护宝人名录,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用修复刀、密信、地窖,守护的不仅是文物,更是民族的精神根基。这份坚守,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番外未完待续)

喜欢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