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新篇?跨星系文明对话 第十四章 星庆一周年,远征向星海
“跨星系文明共同体” 成立一周年的庆典,在初心星的 “远古协作网络纪念馆” 广场隆重举行。此时的初心星,已成为九方文明的 “共生枢纽”—— 广场四周,悬挂着九方文明的核心符号旗帜,“五纹共生” 符号的全息投影在星空中旋转,三大跨星系网络(符号交流、能源共享、危机共防)的实时数据流,以光带形式环绕广场,形成 “宇宙共生图景”。
庆典开场,九方文明的代表依次展示 “文明共生成果”:地球团队带来 “史前符号数字库” 的最新升级版本,收录了从初心星到光脉星系的 1200 组远古符号,实现 “一键溯源”;银河一号展示 “磁场防护技术” 的跨星系适配成果,能为不同星系的探测器提供定制化防护;玫瑰星的 “脉冲通信系统” 已实现 “九方符号实时互译”,延迟控制在 0.1 秒以内;星尘文明与光脉文明联合呈现 “星尘 - 光脉艺术装置”—— 用星尘物质与光脉束,共同绘制出 “九方共脉” 动态图案,图案中,每一方文明的符号都能与其他符号自然融合,象征 “文化无界”。
“过去一年,我们从‘相遇’到‘共生’,从‘技术协作’到‘文化共鸣’,” 林晚秋作为庆典主持人,站在 “五纹共生” 投影下致辞,“符号交流网络让我们读懂彼此的语言,能源共享网络让我们共担资源需求,危机共防网络让我们共御宇宙风险 —— 这一切,都源于百万年前的‘三诺初心’,源于‘文明无界,薪火共传’的信念。”
庆典的 “文化共生环节”,成为全场**。九方文明的青少年代表,用各自文明的语言与符号,共同演绎 “跨星系共生之歌”—— 地球青少年用甲骨文书写歌词,星隧青少年用环形能量纹伴奏,光脉青少年用光脉束呈现旋律可视化效果;歌曲的核心段落,所有青少年同时摆出 “双手交握” 的共生手势(源自异星文明的友好符号),广场上空的全息投影随之切换为 “九方青少年手牵手” 的画面,引发全场共鸣。
“这就是‘薪火共传’的最好体现,” 星隧三号的环形工程师感慨,“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用符号建立协作;今天,年轻一代用文化延续共生 —— 跨星系文明的未来,就在这些传承初心的青少年手中。”
就在庆典进行到一半时,危机共防网络的 “深空监测模块” 突然捕捉到一组异常信号 —— 信号来自银河系外的 “仙女座近邻星系群”,频率呈 “双螺旋波动”,与 “五纹共生” 符号中的 “螺旋纹”(源自麦哲星远古符号)存在 75% 的相似度,且信号中包含 “能源需求” 的语义片段(通过符号交流网络初步解析)。
“这很可能是银河系外的‘同源文明’发出的信号,” 沈青崖紧急调取信号数据,“信号的双螺旋结构,与麦哲星‘螺旋聚能纹’的编码逻辑高度一致,且信号强度随时间周期性增强,符合‘主动寻求交流’的特征 —— 这正是我们启动‘银河系外同源文明探索计划’的最佳契机。”
共同体随即在庆典现场召开 “紧急探索会议”,决定将 “银河系外探索计划” 提前启动,并命名为 “远征星海计划”。计划核心是:打造 “共生三号” 探测器(在 “共生二号” 基础上升级,融合九方技术),搭载 “五纹共生符号通信模块”“星尘 - 光脉双源预警系统”“分布式能源补给单元”,前往信号来源星系(命名为 “螺旋星系”),寻找同源文明。
“共生三号” 的研发,成为九方文明的 “协同攻坚项目”:麦哲星负责 “螺旋导航系统”,用 “螺旋聚能纹” 的编码逻辑优化航线;星尘文明与光脉文明联合研发 “深空信号增强模块”,确保探测器能接收并解析螺旋星系的微弱信号;地球团队为探测器加装 “远古符号应急库”,收录所有已发现的远古协作符号,应对可能的交流需求;能源共享网络则提前在 “银河系 - 仙女座过渡区” 部署 10 座 “能源中继站”,为探测器提供续航保障。
探测器的外壳设计,凝聚了九方文明的智慧:主体采用银河一号的 “抗冲击合金”,表面刻有 “五纹共生” 符号与 “九方核心符号” 的组合图案,尾部的能源补给单元用玫瑰星的 “脉冲晶体” 与光脉文明的 “光脉晶体” 共同驱动,能适应不同星系的能源环境。“这不仅是一艘探测器,更是‘九方共生’的移动象征,” 和小雨展示 “共生三号” 的模型,“它将带着我们的初心,向星海深处进发。”
“共生三号” 研发期间,符号交流网络对螺旋星系的信号进行了深度解析,发现信号中隐藏着 “螺旋能源核心” 的坐标 —— 坐标周围的符号片段,与麦哲星远古 “螺旋能源纹” 记录的 “能源核心保护符号” 完全一致,证明该文明不仅与九方同源,还掌握着 “螺旋能源技术”,这对跨星系能源网络的升级具有重要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